看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国宗

国宗

太平天国东王以下各王同宗兄弟之称谓。据太平天国前期定制,东王以下各王同辈兄弟称国宗,后辈称国相,出外任事者亦称国宗。官阶约与燕王、豫王、侯、丞相相等。督军或出任地方官者则加“提督军务”衔,据载有十四人。无职守者为闲散国宗,人数不详。按制,提督军务者,下设协理一人,职同总制; 掌书若干,尉六百人,伺二十人,皆职同监军。闲散国宗只设协理一人,尉八人,伺二人,皆职同总制。


太平天国前期诸王兄弟的称谓。东王以下各男系亲属,前辈称国伯、国叔、同辈称国宗,后辈称国相,出外任事的也称国宗。国宗督军出战或任地方长官者,加提督军务衔;无职守者称为闲散国宗。国宗提督军务,其官阶据《贼情汇纂》所列为四等,与燕、豫二王相等。实际上能与燕、豫二王并列的仅为个别地位高的国宗,一般的恐只能列为五等,与侯相当。闲散国宗的地位当更低。国宗提督军务所属有国宗协理、掌书、国尉、国伺;闲散国宗无掌书,其他属员同,惟员数减少。翼王石达开远征后,在其官制中增设国历、国传为国宗的属官,国宗掌书改称国书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庆丰司员外郎

    官名。清朝内务府庆丰司之职官。额设六人。佐郎中理司事。

  • 北地将军

    将军名号,西汉置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“宁侯魏遬为北地将军。”北地为郡名。将军名,西汉置,凡将军皆掌征伐。北地郡名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“宁侯魏遫为北地将军。”

  • 五校丞

    西汉将作大匠把工程兵(工徒)们分为五校,每校置令、丞。丞佐令帅工徒修建宫室等。景帝时有丞,成帝阳朔三年省丞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·将作少府》。

  • 司城大夫

    官名。①北周“司城中大夫”省称。②即唐朝兵部职方郎中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名职方郎中。官名。唐高宗龙朔二年改职方郎中为司城大夫。咸亨元年复旧。见《通典·职官五·兵部尚书》。

  • 园池署令丞

    官名。北齐长秋寺所属有园池署,置令及丞为正副主官,掌御苑园池之事。所属有桑园部丞,专掌桑园。

  • 擎执局

    官署名。金朝置。属宣徽院。掌朝会典礼。世宗大定元年(1161)改为侍仪局。设使、副使领局事,秩从六品、从七品。

  • 稻田务

    官署名。北宋徽宗政和(1111—1117)中所置检括官田机构,六年改名公田所。

  • 伯落长

    官名,汉置,掌收捕司察奸人。《汉书·酷吏列传·王温舒》:“吏苛察淫恶少年,投缿购告言奸,置伯落长以收司奸。”注:“师古曰:伯亦长帅之称也。置伯及邑落之长,以收捕司察奸人也。”

  • 定边左副将军

    官名。亦称“乌里雅苏台将军”。清朝派驻乌里雅苏台之最高行政长官。雍正九年(1731)设,统辖外蒙古唐努乌梁海、喀尔喀之土谢图汗、赛音诺颜、车臣汗、札萨克图汗四部及所附额鲁特、辉特二部之官族、军务、财赋

  • 左春坊左庶子

    官名。明清置,属詹事府,用作翰林官迁转之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