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司库

司库

①官名。隋朝始设,为殿内省尚乘局属官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 置。唐朝沿置于殿中省尚乘局。初为二人,玄宗开元二十三年(735) 减一人。正九品下。掌六闲之藁秸、鞍辔出纳。后代多不设。清朝置,为户部、刑部、工部、理藩院、太常寺、光禄寺、内务府、各王府,以及盛京户部、刑部、工部等机构所属各库之管库官,亦有为库之长官者。均为满洲缺,品秩七品、八品不等。掌守库藏,并领各库库使以管理库事。例以各部院衙门一等笔帖式升。惟户部三库,以各衙门司库及满洲内阁中书、缮书房中书、中书科中书、通政司知事及经历、大理寺评事等调补,均由各衙门保送引见补授,三年俸满更代。②官署名。即唐朝高宗龙朔二年(662)至咸亨元年(670)兵部所属库部之改称。详“库部”。


官名。清代储藏官府财物的官库主官。如太常寺寺库有司库一人;光禄寺银库有司库二人;内务府广储司所属银、皮、瓷、缎、衣、茶六库的司库,地位在管库员外郎之下;司库之下设库使以佐之。保管各种造作材料诸库的主官则称为库掌。如内务府营造司所属七库均置之,其下有副库掌、库守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军饷司郎中

    官名。清末度支部军饷司主官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三人,正五品,奏补。掌管本司事务。

  • 均输长

    官名。西汉郡国置,黄霸曾察廉补河东均输长。官名,西汉置,为郡国属吏,掌均输事务。《汉书·黄霸传》:“(霸)以廉称,察補河东均输长。”

  • 兀剌阿臣

    即“兀刺赤”。

  • 司珍员外郎

    官名。即金部员外郎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名金部员外郎。

  • 契丹枢密院

    即“北枢密院”。

  • 将军牧守

    官名,此为将军、州牧、郡守(太守)三官的合称。将军掌征伐;州牧为州的长官,掌本州之政令;郡守为郡的长官,掌本郡之政令。《后汉书·周景传》:“景初视事,与太尉杨秉举奏诸奸猾,自将军牧守以下,免者五十余人

  • 内殿给使

    金内侍寄禄官名。见“内殿通直”。

  • 发放司

    官署名。宋太宗太平兴国(976—984)中置,属三司,掌发放三司帖牒,以判开拆司官兼管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随三司废。

  • 陕西东路转运司

    官署名。金朝地方官府,掌本路税赋钱谷仓库出纳、权衡度量之制。海陵王天德二年(1150),置于京兆府。长官为转运使、秩正三品。下设同知转运副使、副转运使、户籍判官等。参见 “转运司”。

  • 当国

    指大臣执政主持国事。《史记·鲁周公世家》:“周公乃践阼,代成王摄行政当国。”春秋时郑国执政首领的称谓。《左传·襄公十年》:“于是子驷当国,子国为司马,子耳为司空,子孔为司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