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南京六部

南京六部

官署名。即明朝南京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部。洪武(1368—1398)中,建都南京,设六部。永乐(1403—1424)迁都北京后,移至北京。南京留置礼、刑、工三部,均加“南京”二字。仁宗即位,去“南京”二字,并增吏、户、兵三部于南京,复原六部之制。正统六年(1441),复定以北京为京师,南京六部前各加“南京”二字,遂成定制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吏部四选

    宋朝吏部尚书左、右选与侍郎左、右选总称。北宋前期,以审官东院、审官西院、流内铨、三班院分治选事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铨注之事皆归吏部,改审官东院为尚书左选,流内铨为侍郎左选,主管文选;

  • 江南湖北道提刑按察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地方监察机构,设于世祖至元十五年(1277),置司武昌路(今湖北武汉),监治武昌、岳州等路。二十五年,併入山南湖北道提刑按察司。

  • 知左右巡

    官名。唐置,由监察御史二人充任,属御史台察院。其职掌是每月巡视刑部、大理、东西徒坊、金吾、县狱,不限次数,一月一代。开元以后以殿中侍御史为左右巡使,此职遂停。参见“左右巡使”。

  • 财政处

    官署名。清末为整顿全国财政而特设之机构。又称“办理财政处”。光绪二十九年(1903)设。掌理全国财政事宜。置大臣三人,以王大臣兼充。机构属官不详。三十二年,并入度支部。官署名。清末为整顿全国财政而特设

  • 拔里国舅少父帐常衮

    官名。辽置,见“大国舅司”。

  • 通进司

    见“通进银台司”。官署名。宋置,属给事中,掌受三省、枢密院、六曹、寺监百司奏牍,文武近臣表疏及章奏房所领天下章奏案牍,具事目进呈,而颁布于中外。见《宋史·职官一·通进司》。

  • 公上

    官府、国家。《汉书·杨恽传》:“是故身率妻子,戮力耕桑,灌园治产,以给公上。”

  • 诸物库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。秩从七品,隶宣徽院,设于成宗大德四年(1300),掌宫廷诸物出纳。置提领、大使、副使各一员。

  • 县僧正

    僧官名。元置,见“僧正”。

  • 四十二阶

    金朝把文官自从一品至九品分为四十二阶。从一品,上叫开府仪同三司,中叫仪同三司,中次叫特进,下叫崇进。正二品,上叫金紫光禄大夫,下叫银青荣禄大夫。从二品,上叫光禄大夫,下叫荣禄大夫。正三品,上叫资德大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