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王府郎君
即“北 (大王) 院郎君”。
即“北 (大王) 院郎君”。
官署名。辽朝置。北面官,总领诸路群牧之事,长官为总典群牧部籍使。
官名。秦、西汉掌知漏刻,主东宫值宿事,职似光禄勋,秩千石。隶太子詹事。东汉主太子庶子、舍人值宿事,隶太子少傅。与太子家令、太子仆并号太子三卿。三国因之。两晋南北朝不领庶子、舍人,掌太子宫殿门卫及赏罚等
官名。西汉设置,见“领尚书事”。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秋官府布宪中大夫禁杀戮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即“噶喇依章京”。
宋朝功臣号。参见“功臣号”。
官名。明朝钦天监置,从九品。佐漏刻博士,掌定时、换时、报更、晨昏、钟鼓诸事。大朝贺时则充鸡唱官。明初员八人,后革六人。简称司晨。清顺治元年(1644)沿置,汉军缺员一人,汉缺员七人。
官名。金置于盐使司,秩正九品,掌分管盐使所属盐场的发买收纳恢办之事。
①即视、察。周朝天子或大臣巡察方国及边陲地区之谓。《太保玉戈铭》: “王在丰,命太保省南国。”《周易 ·观》: “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。”汉朝又有省录尚书事,指主管尚书台之事。②天子遣使臣对诸侯臣子进行
官名。渤海国右六司计部次官,位郎中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