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军事委员会政治部

军事委员会政治部

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由总司令部的政治训练处演变而来。设部长一人,上将级;副部长二人,中将级。下设部长办公厅、总务厅及第一至第三厅。部长办公厅,掌理全部例行事务、关于部长、副部长交办的重要事件以及文电承转事务。设秘书长一人,中将或少将级,下设秘书、副官及事务人员若干人。总务厅掌管全部的人事、财务管理、文书业务,设厅长一人,中将或少将级,副厅长一人,少将级。下辖处、科及印刷厂、运输队等。第一厅主管全军政治工作人员和人事考核管理;第二厅掌理全军政工组织的筹建, 政工人员的训练培养等事宜; 第三厅负责国内外宣传教育等事宜。各设厅长一人, 中将级, 副厅长一人,少将级,厅下设处、科,分理厅务。政治部各厅下的处、科数及各科人员额数视业务情况而有不同,少者一科仅有数人,多者一科达数十人,抗战时第三厅人数曾多达三、四百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折冲将军

    武官名号。新莽时有折冲将军阎迁。东汉献帝建安十一年(206) 曹操亦置。魏、晋,南朝宋、梁、陈沿之。三国吴、十六国成汉、前凉、西凉、北凉及北魏、北齐皆置。为杂号将军中地位较高者。魏、晋、宋为五品,梁武

  • 卫尉卿

    官名。东汉魏晋常作为“卫尉”的尊称。南朝梁正式定为官称,十二班,位列十二卿。掌宫门宿卫屯兵,巡行宫外,纠察不法,管理武器库藏,领武库、公车司马令。陈沿置,三品、秩中二千石。北齐置为卫尉寺长官,三品,位

  • 白云氏

    黄帝部落氏族首领的称号。见“黄帝”。

  • 郡通事

    (1)郡门下吏员名。晋置,《彭祈碑阴》有门下通事,大概是郡府门下掌传达通报的属吏。(2)郡佐官名。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载,北魏太和十七年(公元493年)第一次所颁《职品令》,代郡的佐官有通事,秩正七品上

  • 黜退

    免官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陈矫传》:“此自臣职分,非陛下所宜临也。若臣不称其职,则请就黜退。”

  • 太官右监丞

    官名。东汉桓帝永寿二年(156)初置,秩比六百石。官名,桓帝永寿二年十一月置,俸比六百石,为太官令的佐官,助令掌御饮食。永寿五年正月省。见《后汉书·孝桓帝纪》、《汉官仪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

  • 长信宫

    皇帝的祖母所居之宫称长信宫,有时也用来代指帝祖母。《后汉书·皇后纪》:“置太仆、少府以下,皆如长乐宫故事。”注:“《汉官仪》曰:帝祖母称长信宫,帝母称长乐宫,故有长信少府、长乐少府及职吏。”长信少府为

  • 典药吏

    郡门下吏名。南齐置,《南齐书·谢��传》载:永明中,为吴兴太守,“使典药吏煮汤失火……。”典药吏当是属于小史的一种。

  • 外匠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冬官府匠师中大夫外匠上士佐官,正二命。

  • 优异佐领

    清朝八旗世管佐领之一。全称“优异世管佐领”。凡初立佐领之人率众归诚,功在旗常,或立佐领后承管之人著有军功劳绩,得赐户口,编为佐领者,均为优异世管佐领。佐领员缺,由立佐领人和得优异佐领人之子孙世代承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