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兵工署

兵工署

官署名。中华民国设置,隶属军政部,掌管全国兵工及有关兵工建设等事务;设总务、设计、检验、监察四科和兵工研究委员会、兵工材料购办委员会;其长官为署长、副署长。


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属军政部。依照民国十七年(公元1928年)十一月二十五日公布的《军政部兵工署条例》规定, 设署长,副署长各一人,掌管全国兵工及关于兵工之一切建设事宜。署内分设四科、二会:总务科,掌理机密文件之拟稿,典守印信及文电之收发保管,本署庶务及会计事项;设计科,掌理军用枪炮弹药之制式画一,兵器之设计及统计,筹画与兵工有关的各种建设事项,要塞备炮事项,兵器材料及火药的分配事项;检验科,掌理各局厂出品的检验,各种材料及原料的检验,与兵工有关各种建设的检验;监查科,掌理各局厂出品的交付,各局厂内部的管理行政,各局厂的原料购进,各局厂废物的变卖;兵工研究委员会,掌理兵器器材之调查研究试验选用及各种新兵器的发明,兵工材料委员会专任兵器及兵工原料的购办事宜。军政部撤销后,兵工署改属“联合勤务司令部”,参见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还省

    官场用语。宋朝贡举考试的一项规定。举人乡试合格获准取解或有免解资格,赴省试前遇近亲亡故,服丧期满,可赴下次省试; 以及原已获准免省,再命赴省试,皆称还省。宋代科举考试的一项规定。举人乡试合格或获得免解

  • 立义将军

    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 (196—220) 间曹操置,十六国西秦沿置。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 (508)定为专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三班,大通三年(529) 定制后班阶提高,拟飚勇将军等号。北魏孝文帝太

  • 太子校书

    官名。北齐置。东宫官属,从九品上。隋及唐初沿置,属门下坊司经局。隋置六人,从九品上。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起属左春坊司经局,四人,正九品下。与太子正字同掌校刊经史。明朝詹事府司经局亦置,二人,正九品

  • 左司工

    官名。司工即司空。战国司工官分左右。战国官印有之。见《古玺汇编》第八九号。

  • 大名府少尹

    官名。北宋大名府副长官,从四品下,不常置。

  • 三大府

    官署名合称。明初中书省、大都督府及御史台三衙门的合称。

  • 农工商部右丞

    参见“农工商部左丞”。

  • 钦天监监正

    官名。明清钦天监之长官。掌观察天文,推定历数,编制时宪书,于岁终奏新历,送礼部颁行。俱正五品。明洪武二十二年(1389),改钦天监监令设,一人。清顺治元年(1644)沿置,初由汉人充任。康熙四年(16

  • 平蜀大都督

    官名。北魏宣武帝征蜀时置,权任甚重。《魏书·世宗纪》: “诏司徒高肇为大将军、平蜀大都督,步骑十万西伐。”

  • 五百主

    战国时期秦国统帅五百人军队的将官。《商君书·境内》: “五百主,短兵五十人。”武官名。战国时秦国军队编制,每五百人设五百主一人以统率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