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公卿

公卿

① 周朝三公九卿、大官僚统称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 “王乃使司徒咸戒公卿、百吏、庶民。”②春秋时期诸侯、卿大夫统称。《左传·宣公九年》: “公卿宣淫,民无效焉。”③汉朝以后泛指中央政府机构的首脑与主管长官。


1、指公和卿。周朝指三公九卿,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王乃使司徒咸戒公卿、百吏、庶民。”春秋时期诸侯卿大夫的总称。《左传·宣公九年》:“公卿宣淫,民无效焉。”在汉朝,公、卿都是官级名称:公,指太师、太傅、太保、太尉、司徒、司空等国家最高一级的官员;卿,指太常、光禄勋、卫尉、太仆、廷尉、大鸿胪、宗正、大司农、少府等次于公的第二级官员(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)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敕公卿举贤良方正各一人。”《后汉书·孝和帝纪》:“每有灾异,辄延问公卿,极言得失。”参看“”、“”条。

2、泛指百官。《后汉书·钟离意传》:“后德阳殿成,百官大会。帝思意言,谓公卿曰:钟离尚书若在,此殿不立。”《后汉书·寒郎传》:“又公卿朝会,陛下问以得失。”又《后汉书·朱乐何列传·朱穆传》:“自和熹太后以女主称制,不接公卿,乃以阉人为常侍,小黄门通命两宫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御仗正副都督

    武官名。北齐置,为左右卫府的御仗属官,其秩分别为从四品上与从五品下,掌警卫宫廷。

  • 台省官

    官名泛称。① 即御史台与尚书、中书、门下三省官员。②唐高宗龙朔二年 (662) 以尚书省为中台、门下省为东台、中书省为西台,称三省为“台省”,三省官为“台省官”。泛指御史台、尚书省、中书省、门下省的官

  • 领民都督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《北齐书·慕容俨传》:“牒舍乐,少从尔朱荣为军主、统军,后西河领民都督。”

  • 同佥通政院事

    官名。元置,为通政院的佐官,见“通政院”。

  • 冶工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冬官府司金中大夫冶工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
  • 长宁宫提辖司

    官署名。辽北面官。掌长宁宫所属各地兵丁,共有南京、西京、奉圣州、平州四处提辖司。

  • 医正

    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 始置。为太常寺太医署属官,十人。唐沿隋制,改八人,从九品下,与医监、医师、医工掌医疗疾病,并以其治愈之数为考课。宋朝徽宗崇宁二年(1103)置于殿中省尚药局,以医官副使

  • 中营官

    官名。清朝西藏地方官员之一。掌治所属各城军民之政事。前藏设六品官五十九人,分辖四十三中营。后藏设六品官十七人,分辖十四中营。唐古特官。清分设于前后藏,秩均为六品,属唐古特营官。员额前藏共五十九人,分驻

  • 支马房

    官署名。宋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置,属枢密院,掌行内外马政及坊院监牧吏卒、牧马、租课。宋枢密院属吏办事诸房之一。掌办内外马政并坊院监牧吏卒、牧马、租课。

  • 十八房

    官名。明朝科举会试中房考官的合称。明朝初制,会试同考官只用八人,其后渐增。正德六年(1511)用十七人,分《诗经》五房,《易经》、《书经》各四房,《春秋》、《礼记》各二房。至万历十四年(1586)定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