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侍中寺

侍中寺

官署名,汉置,为侍中的官署。《后汉书·孝灵帝纪》:“侍中寺雌鸡化为雄。”参看“侍中”条。


官署名。侍中本义是入侍天子,西汉时为加官。《通典》说侍中在“汉代为亲近之职”,“分掌乘舆服物,下至亵器虎子之属”。东汉时地位日尊,常在皇帝左右“赞导众事,顾问应对”,成为秩比二千石的实职,但名义上仍属少府,后来逐渐形成侍中寺。《后汉书·灵帝纪》光和元年(公元178年)四月有“侍中寺雌鸡化为雄”的记载。其建立可能与设立鸿都门学有关。《资治通鉴》记光和元年(公元178年)二月“置鸿都门学,其诸生皆敕州郡、三公举用辟召,或出为刺史、太守,入为尚书、侍中,有封侯赐爵者,士君子皆耻于为列焉。”由于设置鸿都门学,侍中祭酒乐松等人趁机招引群小,为侍中者甚多,因而设置侍中寺。侍中寺的建立,虽为汉末的变态事件,但却是门下省的滥觞。三国时近侍诸职有:侍中,掌出入侍从,备顾问,魏蜀吴均置,魏制秩第三品;散骑常侍,掌章表、诏命、手笔之事,魏置,秩第三品,又有员外散骑常侍,蜀无考,吴又叫散骑中常侍;中常侍,备顾问应对,魏蜀置,魏制秩第三品,吴无考;其地位次于侍中、散骑常侍、中常侍的有给事中(魏置,蜀吴无),给事黄门侍郎(魏蜀置,吴置黄门郎),散骑侍郎(魏置,蜀无,吴同),然不为属官,其秩均为第五品。此外还有黄门冗从仆射(魏置,蜀吴无考),小黄门(魏置,吴叫中使,蜀无考),黄门诸署长(魏置,蜀吴无考),黄门署丞(魏置,蜀叫黄门丞,吴无考),中黄门(魏吴置,蜀无考),黄门从官,黄门都监,黄门监(以上三职魏置,蜀吴无)。侍中以下的近侍诸职,均由侍中管领,是东汉侍中寺职权的进一步发展。晋初改称“门下省”,参见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修内司

    官署名。北宋、金、元皆置。掌宫中营造事。北宋设勾当官。以入内内侍充任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,隶将作监。金朝世宗大定七年 (1167)始置,设使、副使总领司事,秩从五品、从六品。下设直长

  • 家伯

    周朝称卿大夫家臣之长。别称“家宰”。《诗经·小雅 ·十月之交》: “家伯为宰。”

  • 平北都尉

    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(196—220)中孙权置。《三国志·吕蒙传》: “(吕蒙领兵)从讨丹阳,所向有功,拜平北都尉,领广德长。”官名,东汉末年孙权置,掌帅兵作战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蒙传》:“从讨丹杨,所

  • 邮书掾

    官名,汉置,掌邮递。《后汉书·舆服上》:“驿马三十里一置。”注:“臣昭案:东晋犹有邮驿共置,承受傍郡县文书。有邮有驿,行传以相付。县置屋二区,有承驿史,皆条所受书,每月言上州郡。《风俗通》曰:今吏邮书

  • 通政使司右参议

    参见“通政使司左参议”。

  • 国论勃极烈

    官名,金设此官,位次于都勃极烈和谙版勃极烈,属中央级的高级官员,相当汉族官制中的宰相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·序官》。参看“勃极烈”条。

  • 城门局

    官署名。隋朝门下省所统诸局之一,置校尉二员、直长四员; 炀帝大业三年 (607) 后改隶殿内省,置校尉一员,后改名城门郎,置四员,又改隶门下省。掌京城、皇城、宫殿诸门启闭,出纳管钥。官署名。隋初置,属

  • 收买药材所

    官署名。宋朝置,隶太府寺,掌收购药材,以供修合汤药出售。

  • 大著作

    “著作郎”别称。著作郎的别称。详见“著作郎”。

  • 少府果丞

    官名。西汉末,平帝置少府果丞一人,掌少府所属山林所出果实之利,东汉废。惟太官令与钩盾令所属均有果丞,前者掌供御诸果,后者掌果园。参见“少府海丞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