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兆牧
官名。唐都长安,初称京城,显庆二年(公元657年)称为西都,亦称西京,天宝元年(公元742年)定称西京;至德元载(公元756年)改称上都,次年改为中京; 上元二年(公元761年)又改为西京。其所在的政区,在隋为京兆郡,唐初改为雍州,开元元年(公元713年)改为京兆府。唐于雍州置牧,员额一人,秩从二品,以亲王充任,如太宗、中宗、睿宗为亲王时均曾任此官。一般均为遥领,政务由别驾(贞观末改为长史)处理。开元元年(公元713年)改雍州为京兆府时,置京兆牧,并改长史为京兆尹,实际执掌政务。
官名。唐都长安,初称京城,显庆二年(公元657年)称为西都,亦称西京,天宝元年(公元742年)定称西京;至德元载(公元756年)改称上都,次年改为中京; 上元二年(公元761年)又改为西京。其所在的政区,在隋为京兆郡,唐初改为雍州,开元元年(公元713年)改为京兆府。唐于雍州置牧,员额一人,秩从二品,以亲王充任,如太宗、中宗、睿宗为亲王时均曾任此官。一般均为遥领,政务由别驾(贞观末改为长史)处理。开元元年(公元713年)改雍州为京兆府时,置京兆牧,并改长史为京兆尹,实际执掌政务。
官名。麴氏高昌国礼部次官,协助礼部长史处理本部事务。如被派遣到诸城相监检校,则称“城令”。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夏官府吏部中大夫司士上士佐官,正二命。
首都的通称。《史记·平淮书》:“漕转山东粟,以给中都官。”中都即指京师。
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为天朝典官,掌供应茶叶。员额二人,官阶为职同指挥。
官名。即驾部员外郎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名驾部员外郎。
指刺史。汉制,州刺史以六条考察所属吏员,因而称剌吏为藩条。《晋书·应詹传·论》:“入居列位,则嘉谋屡陈,出抚藩条,则惠政斯洽。”《隋书·公孙景茂传》:“景茂修身洁己,耆宿不亏……宜升戎秩,兼进藩条。可
官署名。辽朝置,为北面官。亦称“东北路都统所”、“东北路行军都统所”。天祚帝天庆四年 (1114) ,以守司空萧嗣先为东北路都统率兵远征女真,天庆七年(1117),有东北路行军都统奚霞末。皆设司治事,
官名,俸比千石,掌左车郎,左车郎主车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、《汉仪注》。
官名。元大都留守司所属有器备库,至元二十七年(公元1290年)置,秩从五品。掌殿阁金银宝器二千余件。以提点一人为主官,下设大使、副使、直长。
官名。东汉司隶校尉及州部佐吏,主监试经。南朝宋置,属内职掌人,为流外官。官名,汉置,为司隶校尉及诸州刺史属吏,为假佐之一,主监试经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四·司隶校尉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