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东曹

东曹

官署名。西汉丞相府所属诸曹之一,东汉时三公府亦置。据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,太尉所属东曹主二千石长吏迁除选举及军吏。以掾领之,秩比四百石。汉末曹操于相府亦置东、西曹,皆典选举。东曹典府外官吏。三国魏大将军、丞相 (相国),蜀丞相、大司马及吴车骑将军、骠骑将军等并置。西晋初,诸公及开府位从公者皆置,位在西曹下,赵王伦为相国时增置属吏。西晋末,丞相府一度置参军主东曹事。东晋省。十六国又置,南朝宋、齐亦置。梁于诸公府置,以督护主之。


官署名,汉置。西汉时丞相府、东汉三公府皆置,以曹掾主之,掌二千石长吏的任命和调动及军吏事。《后汉书·百官一·太尉》:“掾吏属二十四人。本注曰:《汉旧注》东西曹掾比四百石,余掾比三百石……西曹主府史署用,东曹主二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。”三国时魏丞相府大将军府置;蜀丞相府、大司马府置;吴车骑将军、骠骑将军府等置。西晋公府和开府位从公者置,西晋末年丞相府的东曹改由参军主掌。十六国和南朝宋、齐置,皆由掾主曹事。南朝梁各公府置,改由督护主曹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军医

    陆军同等官。北洋政府设置,有一、二、三等军医,其军阶分别为上尉、中尉、少尉,掌理陆军医疗事务。

  • 司府令

    官名。即太子家令,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,唐高祖武德(618—626)中复名太子家令。官名。隋炀帝改典书坊太子家令为司府令,掌刑法、膳食、仓库、奴婢等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下》。

  • 司柞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仿《周礼》柞氏置、北周沿置。秋官府属官,正二命。下设司柞下士以佐其职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参见“柞氏”。

  • 征庸

    应征出仕。《尚书·虞书·舜典》: “舜三十征庸”。孔安国传:“言其始见试用。”

  • 太子右清道率府

    官署名。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太子右虞候率府为太子右清道卫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,玄宗开元(713—741)初改定为太子右清道率府,置率一员、副率二员,掌昼夜巡警,统诸曹及外府直荡番上者; 有

  • 判礼部事

    官名。北宋前期置,员一或二人,以两制及带职朝官充任,主管礼部之事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复以礼部尚书为礼部长官,遂罢。

  • 三司规措审计官

    官名。金置,属三司,掌三司规划、审计之事。员额三人,秩正七品。

  • 马步

    官名。辽朝置。又作麻普。县令之副,原称县达剌干,会同元年(938),太宗改制,称马步。

  • 法王

    本为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。元、明两朝为中央王朝授予喇嘛教主的封号。元世祖曾封八思巴为大宝法王,明成祖亦封昆泽思巴为大乘法王。然皆一时荣典,非常制。

  • 指射

    官制用语。宋朝差遣法之一。四川、两广、福建、湖南等八路文、武臣差遣,中原之人多不愿就任,因许本路及北方诸路在选官员随意选定窠阙,称八路官员“指射差遣法”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,吏部四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