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嫔
内命妇位号。北齐置,为皇帝之妾。《北史·后妃传上》所载《河清新令》以光猷、昭训、隆徽为上嫔,比三卿。
内命妇位号。北齐置,为皇帝之妾。《北史·后妃传上》所载《河清新令》以光猷、昭训、隆徽为上嫔,比三卿。
即“判吏部事”。
官名。元置,为侍正府的佐官,见“侍正府”。
官名。军队主将的佐吏。《孙膑兵法·[将失]》: “众不能其将吏,可败也。”1、军官的通称。《史记·灌婴传》:“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,皆赐爵列侯。降左右司马各一人,卒万人二千人,尽得其军将吏。”2、武官与
官署名。左御史台、左肃政台省称。见“左御史台”、“左肃政台”。唐代武则天光宅元年,分御史台为左右台,左台掌百司、监军旅;右台察州县、省风俗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三·御史台》注。
官名。明朝侍仪司下置,正九品,掌殿庭仪礼之事。后革。
即“北枢密院”。
即“头下军州”。辽代契丹贵族所属的私人州县。亦称头下军州,“头下”又作“投下”。辽代对外作战,诸王、外戚大臣和诸部可以私军从征,所获俘虏,即归诸王、外戚大臣和诸部所有,加以私奴,建立头下州军。由朝廷赐
官名。西周春秋时设置,参见“卿士”。
参见“监督”。
官名。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,员六人,六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