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资镇
亦曰高家镇。明置,属丹徒县。即今江苏丹徒市西四十里高资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在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西北部,北临长江。面积198平方千米。人口4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高资,人口7000。因高资港得名。清设镇。1949年设高资区,1957年改高资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7年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茶叶、蚕茧、竹木等。矿产有大理石、石灰石、白云石。有建材、化工、农机、纺织、制鞋、服装等厂。丹徒县(区)经济开发区在境内。京沪铁路、312国道、宁镇公路经此。
亦曰高家镇。明置,属丹徒县。即今江苏丹徒市西四十里高资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在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西北部,北临长江。面积198平方千米。人口4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高资,人口7000。因高资港得名。清设镇。1949年设高资区,1957年改高资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7年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茶叶、蚕茧、竹木等。矿产有大理石、石灰石、白云石。有建材、化工、农机、纺织、制鞋、服装等厂。丹徒县(区)经济开发区在境内。京沪铁路、312国道、宁镇公路经此。
1933年8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博生 (原宁都)、宜黄、广昌三县析置,驻麻田 (今江西宁都县北麻田)。后迁东山坝小源 (今江西宁都县北小源)。1934年11月废。旧县名。中央苏区江西省设。1933年由博
在今湖南邵东县北二十里黑田铺乡。旧属邵阳县。清置黑田巡司。1952年划归邵东县。
西汉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新野县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: 东汉末,刘表使备“屯新野”。三国魏为荆州治。西晋为义阳国都,后为新野郡治。北魏属新野郡。北周改为棘阳县。隋开皇初改为新野县,属邓州。大
①在今北京市西北香山西麓。清乾隆年间为用兵金川,于山麓筑石碉以训练武士,习玄梯攻碉之术。金川平定,于石碉之侧建实胜寺,并设健锐云梯营于寺左右。后平定准噶尔回部,健锐云梯营之兵效力尤多。清 《日下旧闻考
“大运河”的简称,即“京杭运河”。
元、明称今四川兴文县境之苗族为都掌,亦称大坝都掌。所居地区为都掌地。元置戎州,明降为县,后改为兴文县。
北宋政和五年 (1115) 置,属长宁军。在今四川长宁县南。不久改为石笋堡。
即今安徽芜湖县西北四十里,漳河北岸石硊镇,南接南陵县界。《晋书·桓彝传》:苏峻之乱,“乃遣将军朱绰讨贼别帅于芜湖,破之。彝寻出石硊”,即此。
在今上海市虹口区山阴路大陆新村9号。1927年10月,鲁迅从广州来到上海,先住在东横浜路景云里、北四川路底北川公寓,1933年4月迁居此处。这是一幢有红色砖墙的三层单开间楼房。楼下为会客室和餐室; 三
明末女真扈伦四部之一。分布中心在今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一带。驻地在乌拉城(今吉林永吉县北乌拉街满族镇西北半里处)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二》:打牲乌拉城“乌拉之先, 以呼伦为国号,姓纳喇,其始祖名纳齐布禄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