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月桥
一名具区风月桥。即今江苏吴县西南洞庭东山与莫厘、武山间的渡水桥。东西相接中贯太湖。旧横木以济,元至正间始易以石。明弘治九年(1496)重建。
一名具区风月桥。即今江苏吴县西南洞庭东山与莫厘、武山间的渡水桥。东西相接中贯太湖。旧横木以济,元至正间始易以石。明弘治九年(1496)重建。
指今山西忻州市与原平县间之平川。《资治通鉴》: 西晋永嘉四年 (310) 刘琨大败刘虎,“刘虎收余众,西渡河,居朔方肆卢川”。即此。古地名。在今山西省忻州市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西晋永嘉四年(310年)
唐高祖之父李昞的陵墓。在今陕西咸阳市东。《旧唐书·高祖纪》:“考讳昞,武德元年,追尊元皇帝,庙号世祖,陵曰兴宁。”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3:兴宁陵“在咸阳县东三十五里云乡,周五里”。
又称枞阳浦。即今安徽枞阳县长河。清名练潭河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6安庆府: 枞阳水,“《元和郡县志》 云: 出桐城县东南硖石山,东南入于江”。
在今安徽绩溪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绩溪县: 唐金山 “在县东南九里。其麓宽平,三面临水,周围如城,又有冈阜泉石之胜”。为唐汪华祖居地。
清宣统元年 (1909) 置,属密山府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饶河县西北小佳河乡。以饶力河得名。1914年改属吉林省依兰道。1917年移治挠力河 (今黑龙江省饶河县北东安镇)。1925年移治团山子 (今黑龙
在今贵州湄潭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平越州》:北门渡“在湄潭县北。为龙泉、婺川要道”。
即今广东开平市东北月山镇。民国《开平县志》卷2有月山乡。
在今山东沂水县东。《水经·沂水注》:“小沂水出黄孤山西南流,径其城(故东莞城)北,西南注于沂。”
在今河北邯郸市南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牛首水 “又东出城,又合成一川也。又东澄而为渚,清水东南流注拘涧水,又东入白渠”。《清一统志·广平府一》 “渚、沁二河” 条下: “ 《旧志》,渚河在邯郸县南,其
或作狄丘。在今安徽寿县东南。《水经·肥水注》: “肥水又北径荻城东,又北径荻丘东。” 《魏书·李神传》: “转宁远将军、陈留太守,领狄丘戍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