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牛山
①在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。《魏书·太祖纪》: 天赐三年 (406),“八月甲辰,行幸犲山宫,遂至青牛山。丙辰,西登武要北原”。
②在今四川丰都县东长江北岸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名胜记》 卷19: “ 《道经》 云: 老子骑青牛,度函谷,将息驾于平都。” 今县东二里有青牛山,在平都之左。民国 《丰都县志》 称: “峰峦环绕,状似蹲牛。” 故名。
古山名。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西南。北魏天赐三年(406年),道武帝拓跋珪行幸至此。
①在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。《魏书·太祖纪》: 天赐三年 (406),“八月甲辰,行幸犲山宫,遂至青牛山。丙辰,西登武要北原”。
②在今四川丰都县东长江北岸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名胜记》 卷19: “ 《道经》 云: 老子骑青牛,度函谷,将息驾于平都。” 今县东二里有青牛山,在平都之左。民国 《丰都县志》 称: “峰峦环绕,状似蹲牛。” 故名。
古山名。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西南。北魏天赐三年(406年),道武帝拓跋珪行幸至此。
在今河北冀州市南田村。《清一统志·冀州》:田村堡“在州南四十里。明嘉靖间筑。有集,为诸集冠”。
1913年改云龙州置,后属云南腾越道。治所在今云南云龙县南十七里宝丰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,迁治今云龙县治石门镇。在云南省西北部。属大理白族自治州。面积 4712 平方千米。人口19.8万。辖4镇、8
东晋安帝时因秦雍流民置,属南秦州。寄治成都(今四川成都市南)。南朝宋改属益州。北周废。东晋安帝时侨置,寄治成都县(今四川成都市)。北周废。
唐贞观四年 (630) 置,属羁縻盖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。后废。
一作玄泉。在今四川会理县东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3四川行都司:玄泉“在会川卫城东。泉色稍黑,灌溉山田, 民获其利”。
在今福建将乐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延平府》 “高滩市”条下:“水南市,在(将乐)县东南一里三华桥头。”
明崇祯十年(1637)改天柱县置,属湖广靖州。治所在龙塘(今天柱县东十里社学乡田心寨)。后复改天柱县。
即今吉林通化县西北金斗朝鲜族满族乡。清光绪 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 通化县图:西北有金斗火洛。“金斗火洛”,满语意为宽而亮的沟。
唐武德四年 (621) 析太湖县置,属舒州。治所在今安徽太湖县东。八年 (625) 废。(1)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分太湖县置,治今安徽省太湖县东。属舒州。八年废入太湖县。(2)旧县名。湘鄂西
①在今辽宁凌海市西南有大、小笔架山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1宁远卫: 小笔架山 “在海中六十八里”。清乾隆 《钦定盛京通志》卷26锦县: 大笔架山在 “城西南六十里,与小笔架山俱峙海中。状如笔架,潮退,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