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鄢陵县

鄢陵县

北魏改��陵县置, 属颍川郡。 治所在今河南鄢陵县西北十八里古城。东魏属许昌郡。北齐天保中废入许昌县。 唐武德四年 (621) 又改��陵县为鄢陵县,为洧州治。后属许州。五代梁属开封府。后唐属许州。后晋属开封府。元属汴梁路。明属开封府。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。1930年直属河南省。


在河南省中部。属许昌市。面积871.6平方千米。人口61.8万。辖5镇、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安陵镇。西周为鄢国(一作邬国)。春秋为鄢邑,属郑。因鄢城建在一条土陵上,故名鄢陵。《春秋》隐公元年(前722年):“夏五月,郑伯克段于鄢。”又,庄公十六年(前678年):“晋侯及楚子、郑伯战于鄢陵,楚子、郑师败绩。”战国名安陵,因当时鄢、安同音,故名。先属韩,后属魏。西汉置鄢陵县,又作傿陵县,治今鄢陵县城西北古城村,属颍川郡。东汉时,因鄢城被水冲毁,县治迁至今安陵镇(今鄢陵县城)。三国魏、西晋因之。东魏改属许昌郡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年)废鄢陵县入许昌县。隋开皇七年(587年)复置鄢陵县(移今治),属许州。大业二年(606年)属颍川郡。唐属许州。北宋、金属开封府。元属汴梁路。明、清属开封府。1913年属豫东道,1914年属开封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9年属许昌专区,1969年属许昌地区,1986年属许昌市。地处黄淮平原,双洎河、清潩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有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豆类、花生、烟叶等。盛产花卉。工业有农机修造、纤维板、水泥、面粉、酿酒、油脂等。禹郸铁路、311国道、开龚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尹宙碑、三灵侯冢(曹彰墓)、乾明寺塔、兴国寺塔、鄢城遗址、甘罗古柏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家计寨

    即杨家砦。在今甘肃武都县北一百里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70阶州: 杨家崖,“ 《郡县志》 即阶州家计寨,控白江月掌山路。建炎、绍兴间,吴玠兄弟继为大将,保蜀口,时四州未有城,命逐州各择地为寨,而家计寨最控

  • 右翼中末旗

    原属土谢图汗部,清雍正九年(1731)改属赛音诺颜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巴彦洪古尔省哈拉纽杜延呼都格井一带。

  • 庆安县

    1944年伪满改庆城县置,属北安省(次年属黑龙江省)。治所即今黑龙江省庆安县。在黑龙江省中部。属绥化市。面积 5466 平方千米。人口38.4万。辖6镇、8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庆安镇。旧名余庆街。清属呼兰

  • 罗县

    战国秦置,属长沙郡。治所在今湖南汨罗市西北。因罗子国为名。西汉属长沙国。东汉属长沙郡。南朝梁属岳阳郡。隋属巴陵郡。《新唐书·萧铣传》: 大业十三年 (617) 巴陵校尉董景珍等推县令铣为主起兵,铣自称

  • 周家口集

    又名周口镇、周家埠。即今河南周口市。当贾鲁河入沙河处。明至清末为豫东重要商埠。旧属商水县,清设通判驻此。民国 《商水县志》 卷5《集镇》 引 《旧志》 云: “周家口镇,城东北十八里小黄河与沙河汇流处

  • 孟家屯

    在今吉林长春市西南郊区孟家街道办事处。旧为南满铁路站之一。民国徐曦 《东三省纪略》卷8: 南满铁路有孟家屯站。

  • 河东路

    北宋至道三年 (997) 置,治所在并州(后改太原府,今山西太原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内长城以南,龙门山、稷山、绛县、垣曲一线以北及陕西佳县以北地区。金天会六年 (1128) 分为南、北两路。北路治太原

  • 胶河县

    1948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胶县、高密、诸城三县析置,治铺集 (今山东胶州市西南铺集)。因胶河发源于境内,故名。1953年撤销,并入胶南、胶县、诸城三县。旧县名。山东解放区设。1948年由胶县、高密、诸

  • 云屯山

    ①在今山东招远市东北二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6招远县:云屯山“接栖霞县诸山,绵亘百余里”。 《清一统志·登州府》:云屯山“中有上九盘、下九盘、上祥光观、下祥光观, 又有滴水崖、六公涧、鹤姑顶、绣幕屏

  • 礼店文州元帥府

    蒙古至元七年(1270)置,属脱思麻路。治所在今甘肃礼县东四十里。明洪武四年(1371)改为礼店千户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