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郑国渠

郑国渠

战国时期关中平原上最早兴建的人工灌溉渠道。自今陕西泾阳县西北仲山下,分泾水东流,历今三原、富平、蒲城诸县境注入洛水。《史记·河渠书》: 秦王政元年 (前246),“韩闻秦之好兴事,欲罢之,毋令东伐,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,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,并北山东注洛,三百余里。……渠就,用注填阏之水,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”。因名郑国渠。 主要工程从中山西瓠口 (即谷口, 又称焦薮,在今泾阳县西北) 利用西北向东南逐步倾斜的地形,引泾水东流,至今三原县北,合浊水,利用浊水及石川河水道,再引流东径今富平、蒲城之南,注入洛水。汉、魏时,仍为泾水流域主要灌溉系统。唐以后郑国渠逐渐堙废。


秦王政十年(前237年)采纳韩国水工郑国建议开凿。自中山西瓠口(谷口,今陕西泾阳县西北)引泾水东流,至今三原县北合浊水、石川河,东流经今富平、蒲城南,注入洛水。渠长三百多里,溉田四万多顷。唐代湮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葡都丽家

    即今葡萄牙的旧译。《明史·外国传六》: 佛郎机,“ (嘉靖) 四十四年,伪称满剌加入贡。已,改称蒲都丽家”。

  • 平定堡

    ①明置,即今辽宁铁岭县东北平顶堡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铁岭卫“宋家泊堡”条下:“曹(应为曾)迟堡在宋家泊堡东北,其东北又有平定堡。又东北接三万卫之定远堡。”②即今广东化州市西北平定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

  • 雅尔博罗克巴勒底宗

    即今西藏浪卡子县北白地。清乾隆 《西域同文志》 卷18: “西番 (藏) 语: 雅尔,顶也。博罗克,黑帐房也。巴勒,威也。底,小也。”

  • 南幽州

    北魏置,治所在赵兴郡定安县 (今甘肃宁县)。西魏废帝三年 (554) 改为宁州。

  • 大侯长官司

    明永乐元年(1403)置,直属云南都司。治所在大侯寨(即今云南云县)。宣德三年(1428)改大侯州。明永乐元年(1403年)析麓川平缅地置,治今云南省云县罗闸河南岸。直隶云南都司。宣德三年(1428年

  • 三都岛

    即今福建宁德市东三沙湾内三都岛。清光绪二十四年(1898)自辟为商港。旧有县佐驻此。在福建省东北宁德市东部海上、三沙湾中央。因明代设第三都,故名。面积24.7平方千米。由火山岩、花岗岩构成,最高峰黄湾

  • 浣溪河

    亦名共琦河。即今新疆尉犁县境之孔雀河,为塔里木河下游支流。清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71: “孔雀河又折东南流为共琦河,下游与渭干北河会。” 孔雀河 “又南流注于河,即下流之共琦河,东南流会渭干北河,同

  • 鄂罗斯

    亦称老羌、老掐、罗车、罗刹、逻车、罗禅。即沙皇俄国。清康熙 《平定罗刹方略》 卷1:“罗刹者,鄂罗斯国人也。鄂罗斯僻处西北绝域,自古不通中国。其人率皆犷悍贪鄙,冥顽无知。所属有居界上者,与黑龙江诸处密

  • 白碚镇

    在今四川重庆市西北,嘉陵江西岸北陪镇。清乾隆《巴县志》卷2:白碚镇“离城一百五十里”,1941年置北碚管理局,1951年为川东行署及北碚市政府驻地。1952年改市为区。

  • 三峨山

    ①即大峨眉、中峨眉、小峨眉山的合称。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6嘉定府:小峨山“此山与中峨、峨眉相连,故峨眉亦名大峨,是为三峨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峨眉县:三峨山,“《志》云:大峨山在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