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关山
在今陕西城固县北三十里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“壻水南历壻乡溪,出山东南流,径通关势南。山高百余丈,上有匈奴城,方五里,浚堑三重。高祖北定三秦,萧何守汉中,欲修北道,通关中,故名为通关势。” 《舆地纪胜》 卷183兴元府: 通关山 “在城固县北壻水之南”。
在今陕西城固县北三十里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“壻水南历壻乡溪,出山东南流,径通关势南。山高百余丈,上有匈奴城,方五里,浚堑三重。高祖北定三秦,萧何守汉中,欲修北道,通关中,故名为通关势。” 《舆地纪胜》 卷183兴元府: 通关山 “在城固县北壻水之南”。
①东汉初平三年(192)分乌伤县置,属会稽郡。治所即今浙江金华市。以山得名。三国吴宝鼎元年(266)为东阳郡治。南朝陈为金华郡治。隋开皇九年(589)改名吴宁县。②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武强县置,属
北魏置,属东益州。治所在苌举县 (今陕西略阳县西北嘉陵江西长峰南)。因水盘曲为名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略阳县地。北周废。北魏置,治苌举县(今陕西略阳县西北、嘉陵江西长峰南)。属东益州。辖境约今陕西省略阳县西
在今山东境。《周礼·职方》 幽州:“其浸菑、时。”一名耏水,又名如水。上游即今发源于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南的乌河。自临淄西北以下,古分二支:一支西流经今桓台县境西北入济水,旱时干涸,故又称干(乾)时。《左
即今山西晋城市南四十五里太行山上天井关。《晋地道记》:高都县有太行关。北宋靖康元年(1126)改名雄定关。元末又名平阳关。即“天井关”。
北宋置,属乐至县。在今四川乐至县北三十里宝林镇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8普州:三会镇“在乐至县。系遂宁、潼川、简池三州交会之地,故名三会镇”。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西北部。面积28.2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
1939年析富顺自流井、荣县贡井置,属四川省。治所在自流井(今四川自贡市)。取自流井、贡井各一字为名。因盛产井盐、天然气,成为川盐主要产区,素有“盐都”之称。在四川省中部偏南。面积 4372.6 平方
即今上海市奉贤县西北十四里邬桥镇。清光绪《奉贤县志》卷1:邬家桥市“傍沙冈,与大浦近”。
亦作福荫寺。清嘉庆九年 (1804) 建,在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东北木仁高勒苏木境内。嘉庆十一年赐名 “福因寺”。因地处定远营 (后改名巴彦浩特) 北,俗称北寺。是原阿拉善八大寺之一。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
在今甘肃民勤县东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3镇番卫“来伏山”条内:苏武山“俗传苏武尝牧羝于此,盖传讹也”。
西藏古代族部名。地在今西藏年楚河流域白朗等县境。藏文史籍《敦煌吐蕃文书》载:在年若,首领为藏地区的首领,名叫托噶。年若在隋、唐以前为西藏最早的小邦之一,后被吐蕃兼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