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越王井

越王井

又作越台井、九眼井。在今广东广州市越秀山西北越井冈上。相传系南越王尉佗所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89广州: 越王井 “在番禺越冈半,曰赵佗井,刘汉呼为玉龙泉”。


(1)又称越井。在广东省广州市应元路省科学馆后院围墙内。相传秦末汉初,龙川令赵佗自立为南越王,驻守广州后,便开凿此井。当时井深百丈,阔丈余,水质甘甜清澈,据说赵佗常饮此井水,得以寿过百岁。后南汉王刘䴙曾独占此井,称玉龙泉,“禁民不得汲”。宋灭南汉后,开放供民用。番禺县令丁伯桂在井口置九孔石一块,可让九人一起汲水,且吊桶绳索不会互相缠绕,故又名“九眼井”或“九眼泉”。清初,平南王尚可喜霸占此井达10年之久。现井口之九孔石尚存,井身全部石砌,直径2.1米,井深仅余7米,其旁有“九眼古井”石碑一方。(2)在广东省龙川县佗城镇正相塔附近。据唐初《重修井碑记》载,秦始皇三十三年(前214年),赵佗经略龙川地,被委为县令,设衙署、筑土城、凿井取汲。井深40米、直径1.02米,大砖结构,是中国南方工程较大的古砖井之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王村寨

    在今河南范县西南四十二里濮城镇。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庄宗纪》:同光四年(926)三月,“时潘环守王村寨,有积粟数万,亦奔汴州”。明景泰二年(1451)濮州徙治于此。1913年为濮州治。1956年县撤销,

  • 葛陂城

    又名葛陵城。在今河南新蔡县西北五十里。《续汉书 ·郡国志》 汝南郡鲖阳侯国注引 《皇览》 曰: “县有葛陂乡,城东北有楚武王冢,民谓之楚王岑。”

  • 北平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中山国。治所在今河北满城县北十里。北魏孝昌中移治今顺平县东北二十里,为北平郡治。北齐属中山郡。隋开皇初属定州,移治今顺平县。唐万岁通天二年(697)改为徇忠县,神龙元年(705)复为北平县

  • 新闸镇

    即今江苏武进县西北新闸。民国 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 武进县西有 “新闸镇”。在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西北部、京杭运河北岸。面积约12平方千米。人口1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新闸,人口2200。唐时在运河上建闸

  • 南长营

    在今浙江桐乡市东南十八里屠甸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1桐乡县: 南长营 “在县东南二十五里。其旁有千人坡、范蠡坞。《志》 云: 即越之北境,时屯营垒于此,以备吴”。

  • 松烟镇

    清置,属和顺县。即今山西和顺县东南三十八里松烟镇。《清一统志 ·辽州》: 松烟镇 “在和顺县东四十里”。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1939—1945年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置和东县治此。(1)在山西省和顺县东南部

  • 伏龙泉

    即今吉林农安县西伏龙泉镇。道通长岭县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6:农安县西“一百一十里伏龙泉屯”。

  • 驮排山

    在今广西扶绥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永康州:驮排山“在州(治今中东镇)西。山溪诸水汇而为江, 南至罗阳县境, 下流入于丽江”。

  • 阙林山

    即开林山。在今湖北谷城县北四里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“沔水又南径阙林山东,本郡陆道之所由。” 《隋书·地理志》 襄阳郡谷城县: “有阙林山。”

  • 成侯国

    西汉置,属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中部或北京市西南部。东汉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