谢公墩
①亦名谢安墩。在今江苏南京城内北隅。宋张敦颐 《六朝事迹编类》 卷6: 谢公墩 “在半山报宁寺之后,基址尚存。谢安与王羲之尝登此”。李白《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》 诗有 “冶城访古迹。犹有谢安墩” 句。后王安石亦居半山,有 《谢公墩二首》。诗云: “我名公字偶相同,我屋公墩在眼中,公去我来墩属我,不应墩姓尚随公。”
②在今湖北阳新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武昌府二》:谢公墩 “在兴国州东一里湖堤山,宋谢枋得寓居读书处,其地有叠山书院”。
①亦名谢安墩。在今江苏南京城内北隅。宋张敦颐 《六朝事迹编类》 卷6: 谢公墩 “在半山报宁寺之后,基址尚存。谢安与王羲之尝登此”。李白《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》 诗有 “冶城访古迹。犹有谢安墩” 句。后王安石亦居半山,有 《谢公墩二首》。诗云: “我名公字偶相同,我屋公墩在眼中,公去我来墩属我,不应墩姓尚随公。”
②在今湖北阳新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武昌府二》:谢公墩 “在兴国州东一里湖堤山,宋谢枋得寓居读书处,其地有叠山书院”。
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奥什东南。清祁韵士 《西陲要略》 卷4: “塔尔噶拉克至图巴尔拉克塔木三十里。图巴尔拉克塔木至古勒沙四十里。”
①即今河北大名县西北四十里王村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2元城县图:西北有王村集。②即今山东淄博市西南王村镇。产绸,名王村绸。明嘉靖《青州府志》卷11:王村集“在(淄川)县(今淄川区)西五十里”。
旧名长乐洞。即荆山洞。在今安徽广德县东北七十里。洞口上方有明嘉靖年间朱麟所书“太极洞”三大字摩崖石刻。清《广德县志》载:太极洞广数丈,深不可测,游者秉烛而入,即石燕群飞,乳泉滴沥,神人、佛像、棋盘、钟
息烽集中营是国民党反动派关押共产党员、革命志士的监狱。初设在贵州息烽县城内,1939年夏起迁至猫洞和玄天洞。猫洞在县城南阳朗坝,为一天然溶洞,洞口宽15米、高4.3米。洞内40余平方米为审讯室,洞深2
即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西南之多尔计村。《清高宗实录》:乾隆二十九年(1764)四月甲辰,“兵部议准山西巡抚和其衷奏称:归化城至萨拉齐二百四十里,地属紧要,应于适中之多尔济地方设把总一员,请即以善岱营把总
①在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西九十里。清为围场中森林之一部分,清末始砍伐,民国间为热河木材产地。②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解州》:锥子山 “在平陆县东北,接夏县界,孤耸如锥”。故名。
即玄石坡。在今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东南十八里。明金幼孜《北征录》作玄石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5:元石坡“在漠北。永乐十年(当为八年)北征,车驾驻此。旁为立马驿,成祖勒铭处也”。
一作掌夫山。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南接南部县界。《元和志》 卷33临津县: “掌夫山在县西南六十里。晋太安元年,遣都护卫博讨李特,特遣将李荡自掌夫山要博,博为伏兵所围,即此山也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86西水县
唐调露二年 (680) 置,属岩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玉林市境。天宝初属常乐郡,乾元初复属岩州。后废。
即今河南郾城县东北四十六里老窝村。旧属西华县。民国《西华县续志》卷2:“老窝镇,在县城西南六十五里。一名五龙集。清季商务颇盛,与逍遥集并称。”在河南省郾城县东北部,沙河南岸。面积78.7平方千米。人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