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虞山

虞山

①一名吴山。中条山支脉。在今山西运城市东南,跨夏县、平陆界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沙涧水“北出虞山,东南径傅岩”。

②又名海隅山、海禺山、海虞山、海巫山、乌目山。在今江苏常熟市 (虞山镇) 西北。《越绝书》卷2: “虞山者,巫咸所出也。” 明王鏊 《姑苏志》卷10谓虞山以 “虞仲葬此得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引 《名山记》: 虞山 “山长十八里,周四十里,高百六十丈,为县主山。登其巅,江外诸山隐隐可见”。

③在今浙江余姚市西。《寰宇记》 卷96余姚县: 虞山 “在县西三十里。《太康志》: 舜避丹朱于此”。

④又名鱼山。在今安徽砀山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砀山县: 虞山 “在县东南五十里。南去芒砀山十余里。金时尝迁县治于山之南麓”。

⑤一名舜山。即今广西桂林市东北五里虞山。唐莫休符 《桂林风土记》: “舜祠在虞山下。” 明崇祯十年(1637) 徐霞客游虞山及韶音洞,记景胜甚详。


(1)古称乌目山,又称海虞山、海隅山。在江苏省常熟市西北部,东端伸入市区内。《越绝书》:“虞山者,巫咸所出也。虞故神出奇怪。”一说,因西周仲雍(虞仲)葬此得名。呈西北—东南走向,长约9千米,主峰锦峰,海拔261米。主要由泥盆纪砂岩构成。山南以石景取胜,有剑门奇石、宝岩、石梅等;山北以山涧著名,有秦坡飞瀑、桃源等。还有仲雍墓、言子墓、黄公望墓、读书台等古迹。山上苍松翠竹,风景秀丽,为江南名山。辟有国家森林公园。(2)又称舜山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北极路东。为一孤山。山下有唐代建的虞帝庙和舜祠,祠左有宋代建的南熏亭,抗日战争时期均被毁。山右山后两支溪流汇于芦湾,园圃葱绿,环境优美。相传舜帝南巡,曾游此山,因舜系有虞氏,史称虞舜,故后人称此山为虞山,并建庙塑像纪念。山壁间有唐至清石刻60多方,如唐韩云卿撰文、韩秀实书、李阳冰篆额的《舜庙碑》和宋代朱熹作的《虞帝庙碑》等石刻。山西麓有韶音洞,洞前清风林木,后有淙淙潭水,交响成韵,似演奏舜帝所作韶乐。洞内有宋人书刻“韶音洞”三大字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隆康关

    清雍正七年 (1729) 筑城,属松潘厅。在今四川南坪县西隆康乡。城周一百四十丈,有官兵戌守。

  • 古蓬洞

    在今广东郁南县东南南江西岸古蓬圩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罗定州东安县:古蓬洞“在县西北百六十里。《志》云,洞在德庆州东南十五里,瑶人所居。在州界凡五十四山,此其一也。昔时屡为民害,洪武中剿平之,然未尽帖

  • 紫石县

    1943年由东台、泰县、如皋3县析置,治所在海安镇 (今江苏海安县)。1948年改名海安县。旧县名。苏中抗日根据地设。1943年由江苏省东台、泰县、如皋三县析置,治海安镇(今海安县城)。为纪念民主人士

  • 杜尔伯特旗

    清置,属哲里木盟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旗自治县西南巴彦查干乡。1917年划归黑龙江省。1956年改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,治所即今县治泰康镇。古旧旗名。清顺治五年(1648年)以杜尔伯特部置,

  • 十五里冈

    在今湖北枣阳市西北。《宋史·扈再兴传》:金人围枣阳城,“再兴夜以铁蒺藜密布地,黎明佯遁,金人驰中蒺藜者十踣七八,敌却走,追至十五里冈”。即此。

  • 安靖营

    明置,在今广西藤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藤县:“安靖营在县城西。”

  • 正红旗察哈尔

    清康熙十四年(1675)置,属察哈尔都统。驻地在古尔班托罗海山(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西北土城子乡附近)。1914年改称察哈尔右翼正红旗。清康熙十四年(1675年)以察哈尔部编置。驻古尔板拖罗海山(今

  • 西昌镇

    北宋熙宁五年(1072)改西昌县为镇,属龙安县。在今四川安县东南四十里花荄镇。在海南省屯昌县西北部。面积37.1平方千米。人口 7440。镇人民政府驻西昌,人口 1090。因西部曾为昌盛之地,故名。1

  • 鼎柱山

    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九十六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邑梅洞长官司: 鼎柱山 “在司西北五里。三山齐耸,屹如鼎峙”。

  • 破石山

    在今浙江温州市西北,瓯江南岸。《新定九域志》 卷5温州: 破石山,“ 《永嘉记》 云: 永嘉江南岸有枯石,乃尧时神人以破石为椎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温州府: 破石山在 “府西北二十里。临江壁立,如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