莲阳铺
又作南阳铺。在今广东澄海市西北十里。清有千总驻防。
又作南阳铺。在今广东澄海市西北十里。清有千总驻防。
即今广东大埔县北漳溪河,为汀江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大埔县:大靖溪“在县东五十里。一名漳溪。源出永定三层岭,湾曲数十里,绕县治(今茶阳镇)北流入神泉河,所谓永安河也。《志》云,溪有二源:自漳州来者
即今河南巩义市东北英峪,近荥阳市界。为成皋之关口。《旧五代史·庄宗纪第八》:“帝过罂子谷,道路险狭,每遇卫士执兵仗者,皆善言抚之。”
即今江苏海门市东北四十六里余东镇。产海盐。清时设盐课大使于此。民国时以余东、余西两场并为余中场。
在今浙江余杭市西南一百二十里。《元和志》卷25:由拳山“晋隐士郭文举所居,傍有由拳村,出好藤纸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:“三国吴有暨猷者, 自由拳来隐此,故名。”
在今河南新郑市南。《左传》: 昭公十九年(前523),“郑大水,龙斗于时门之外洧渊”。春秋属郑,在今河南省新郑市东南。《左传》昭公十九年(前523年):“郑大水,龙斗于时门之外洧渊。”即此。
在今江西婺源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徽州府婺源县: 浚源山 “在县西南百里,高二百十仞。亦名游山。接乐平及浮梁县界。有浚源水,溉田三十余顷,南流合杭溪水,入乐平界”。
亦作竹下铺。即今安徽宁国县西南竹峰乡。明嘉靖《宁国县志》卷2《铺舍》:竹下铺“在县西二十里”。清同治《宁国县志》铺递:西南路“杨维铺十里至竹峰铺”。
①西魏置,属南乡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南。北周废。②唐武德四年(621)侨置,属云州。治所在今陕西延安市东南前、后九龙泉附近。八年并入临真县。③唐乾元二年(759)析遂昌、松阳二县置,属括州(后改处州
即今广西河池市西北岜崙村。清光绪《东华录》:光绪三十一年(1905)二月,农民义军“窜河池属之六甲岜崙,陆荣廷率军渡江截剿”。即此。
在今河南新蔡县西四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新蔡县: 冢冈 “冈势耸峙,上多古冢,因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