臼口镇
即今湖北钟祥市南六十八里旧口镇。明置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钟祥县“臼水”条下:“臼口驿以臼水而名也。”清为臼口市,设水利同知及千总。民国初设县佐。
即今湖北钟祥市南六十八里旧口镇。明置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钟祥县“臼水”条下:“臼口驿以臼水而名也。”清为臼口市,设水利同知及千总。民国初设县佐。
明置,即今浙江武义县东北茭道乡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武义县: “有茭道市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93武义县: 茭道市在 “县东北三十里。旧置道山驿于此,洪武十四年改曰茭道驿”。即今浙江省武义县东北上茭道。
即今江苏苏州城西南三十里灵岩山。北宋朱长文 《吴郡图经续记》 卷中: 砚石山 “其山出石,可以为砚,盖砚石之名不虚也”。南宋范成大《吴郡志》 卷15引 《越绝书》 云: “吴人于砚石山作馆娃宫。”见“
即今山东齐河县西南七十四里仁里集乡。旧属长清县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1《舆图志》:长清县西北有仁里集。
即朱明门。为北魏平城内门阁。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白台“西即朱明阁,直侍之官出入所由也”。
即今河北元氏县西北四十里南佐镇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0元氏县图: 西北有南左镇。
五代时建。在今河南温县西北大吴村。现存大雄殿、天王殿为元至元五年 (1339) 重建,殿内残存元代壁画。五代晋天福二年 (937) 石刻经幢,明天顺五年 (1461) 所铸大铁钟,均为珍贵文物。五代时
清雍正十三年 (1735) 升泰安直隶州为府,属山东省。治所在泰安县 (今山东泰安市)。辖境包括今山东泰安、新泰、莱芜、肥城、平阴、东阿、东平等市县地。1913年废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年)升泰安州
即今河南安阳县西四十里水冶镇。金置辅岩县于此。元初废县为镇,属安阳县。民国时置安阳县佐于此。在河南省安阳县西部。面积33平方千米。人口9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水冶,人口4.3万。东魏以前名牵口冶,为冶铁
在今江西广丰县城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1信州:永丰溪“在永丰县。与上饶江合流”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一》:永丰溪“在广丰县城南。 一名乾封溪, 自福建浦城县之盘亭来,抵双门山,合永平溪,经县东四十五里为杉
唐置,属羁縻驯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雷波县境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