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筿铺
即今湖北襄阳县西北三十里竹条镇。清设把总驻防。
即今湖北襄阳县西北三十里竹条镇。清设把总驻防。
①在今山西晋城市东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44晋城县: “硖石山在县东南三十里,上有青莲寺,西有掷笔台,即远大师置涅槃经疏藏之所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43泽州 “浮山条”: 硖石山 “以两山拱峙壁立若门”。
故址在今甘肃玉门市东。《明史·西域传二》:“出嘉峪关西行二十里曰大草滩,又三十里曰黑山儿,又七十里曰回回墓。”即此。
即今台湾省台东县东南绿岛。连横《台湾通史·抚垦志》:“又有火烧屿者,横直二十余里,与红头屿并峙,距卑南六十里,居民五百余人。商船避风,间有至者。”因岛上居民每于夜间举火山顶,为出海捕鱼者指示目标,故名
亦作胡窝棚。即今辽宁盘山县西北胡家镇。清光绪 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 广宁县图: 东南有胡窝棚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锦州府盘山厅: 锦营铁路有胡家窝棚站
即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南之卡拉塔尔河。《清一统志·伊犁》:库克乌苏河“在伊犁西北。源出库陇奎山北麓,北流三百余里,入于巴勒喀什池”。
汉长安城北面的中门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六村堡乡曹家堡西。《三辅黄图》 卷1: “长安城北第二门曰厨城门。长安厨在门内,因为门名。王莽更名建子门广世亭。”
在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宁府一》:红崖子山“在西宁县东八十里。其土赤,因名。山腰有石洞”。
即今内蒙古乌兰浩特市。以内蒙古札萨克图第三代郡王鄂其尔于清康熙三十年(1691)所建家庙而名。1931年为兴安省会。1947年改名乌兰浩特,设乌兰浩特市(意为红城)。1949年为兴安盟行政公署驻地。
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属南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博白县东南八十里。六年 (623) 属白州。天宝初属南昌郡,乾元初复属白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) 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
在今四川通江县南, 为通江河之支流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广纳县:“以广纳溪为名。”《清一统志·保宁府一》 “宕水”条:“又有平州水,北自通江县界,流经废广纳县理西,与广纳溪水合, 又南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