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石泉县

石泉县

①西汉置,属高密国。治所在今山东诸城市东北。东汉省。

②西魏废帝元年(552)改永乐县置,属魏昌郡。治所在今陕西石泉县南一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41金州石泉县:“以县北石泉为名。”北周保定三年(563)迁今石泉县,属金州。隋属西城郡。唐属金州,圣历元年(698)改武安县,神龙初复改石泉县,大历六年(771)省入汉阴县。永贞元年(805)复置石泉县。元省。明洪武三年(1370)复置,属兴安州。清属兴安府。民国初属陕西汉中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

③唐贞观八年(634)置,属茂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治城羌族乡。明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四川卷下:石泉县“城南一里有甘泉,上刻‘甘泉’二字,从石窍出,县以得名”。天宝初属通化郡,乾元初属茂州。北宋熙宁九年(1076)改属绵州,政和七年(1117)为石泉军治。南宋宝祐中移军治龙安县。元属安州。明初属成都府,嘉靖四十五年(1566)改属龙安府。1914年改为北川县。


(1)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诸城市东北。属高密国。东汉初废。(2)古旧县名。唐贞观八年(634年)置,治今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西石泉。属茂州。北宋政和七年(1117年)于县置石泉军,宣和三年(1121年)省军,县属绵州,七年复置军。南宋宝祐后移军治龙安县,县属石泉军。元属安州。明洪武中改属成都府,嘉靖四十五年(1566年)改属龙安府。清因之。1914年因与陕西省石泉县重名,改名北川县。(3)今县名。在陕西省南部。属安康市。面积 1525 平方千米。人口18.1万。辖8镇、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东晋永和三年(347年)于王水口置长乐县,兼为晋昌郡治。南朝宋废长乐县,齐复设,梁移治东阳川(今城关镇)。北魏延昌三年(514年)改长乐为永乐县;孝昌三年(527年)于县东南池河堡(今池河镇)分设直城县,兼为金城郡治。西魏改晋昌郡为魏昌郡,废帝元年(552年)改永乐为石泉县,以县北(今县治南)有石泉,其水清冽,四时不涸得名;《读史方舆纪要》石泉县:“石泉在县治南,其水清洌,四时不竭,流入汉水。县因以名。”于县南梅湖街(今喜河街)分置魏宁县。后石泉还治王水口。北周废魏昌郡,安康县移治汉水南岸石泉嘴(今喜河镇石泉嘴、汉阴县汉阳坪),并省直城入安康县。保定三年(563年)石泉县治复迁东阳川,天和三年(568年)省魏宁入石泉县。隋开皇初废忠诚郡、安康郡、金城郡及直城县。武周圣历元年(698年)改石泉为武安县,唐神龙元年(705年)复名石泉县,至德二载(757年)改安康县为汉阴县。大历六年(771年)省石泉入汉阴县,贞元元年(785年)复设石泉县,属金州。南宋绍兴二年(1132年)移汉阴县于今汉阴县。元至元年间废石泉县,明洪武三年(1370年)复置。初属四川大宁州,五年仍属金州;嘉靖三十八年(1559年)属汉中府,万历十一年(1583年)属兴安州。清属兴安府。1914年属关中道,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49年属安康分区,1950年属安康专区。1958年省汉阴、宁陕二县,辖地并入。1961年原划入区域划出复设。1969年属安康地区,2000年属安康市。地处大巴山地、汉中安康低山丘陵盆地和秦岭山地过渡区。汉水及其支流池河、饶峰河等流经境内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、南温带半湿润气候过渡区。农产以稻、小麦、玉米为主,盛产油桐、蚕茧和药材吴茱萸。矿产有大理石、石灰石、沙金、石棉、磷铁等。工业有电力、缫丝、栲胶、水泥、油漆、酿酒、造纸、纤维板等。阳安铁路经此,西万公路与汉白公路在县城交会,汉水水运贯通,为陕南重要交通枢纽之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朝天驿

    ①在今四川重庆市东朝天门外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重庆府巴县: 朝天驿在 “府治东三里”。在附近江中有丰年碑,或谓之义熙碑,每水落而碑出,则年丰,人争摹打,数十年不一见。②在今四川蓬溪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

  • 三音额音河

    即今吉林抚松县南松花江上源头道江。清乾隆《钦定盛京通志》卷27:三音额音河,“国语(满语), 三音, 好也, 额音, 流也。(吉林)城南五百二十余里。源出长白山,西北流,复折而东北入混同江”。《清一统

  • 棋子山

    在今甘肃永登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凉州府一》: 棋子山“在平番县西南二百里。相连者为桌子山,道险林密,为番人巢穴”。清雍正二年 (1724)土民即据此反清。

  • 安化中州

    北宋大中祥符九年(1016)分安化羁縻州置,属宜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明伦镇。后废。北宋大中祥符九年(1016年)分安化州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中州中里。后废。

  • 普济渠

    ①在今山西孝义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汾州府》: 普济渠在 “孝义县南五里,引玉泉山水溉田”。②在今陕西商州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4商州:普济渠,“ 《志》 云: 戴云峰之麓有二泉,东曰少谷泉,西曰西平泉

  • 严谷山

    即今浙江常山县北龙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常山县:严谷山“在县北三十八里。石壁高百余丈, 山胁有洞,流泉不竭。下多严姓, 因名”。

  • 赤乌场

    唐置,即今江西瑞昌市。《寰宇记》卷111江州瑞昌县:“本赤乌场地。按,《吴志》,孙权时有赤乌见于此,始有地名。……赤乌之地则浔阳西偏。建中四年以浔阳西偏僻远,因立为场。”五代南唐升元三年(939)升为

  • 石榴园

    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宝应元年(762),仆固怀恩等攻击史朝义,“转战于石榴园、老君庙,贼又败”。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宝应元年(762年)仆固怀恩等击史朝义,“转战于石

  • 善文县

    唐永淳元年 (682) 置,属党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北。北宋开宝七年 (974) 废。古县名。唐永淳元年(682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。属党州。北宋开宝七年(974年)废入南流县。

  • 百枝池

    在今四川资中县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盘石县:“北七十里有百枝池,周六十里。贞观六年,将军薛万彻决东使流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157资州:百枝池,“《旧志》云:在州北七十里,周回六十五里。今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