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白沙溪

白沙溪

①金华江支流。在今浙江金华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汤溪县: 白沙溪“源出遂昌县山中,北流经县境,又东北至金华县界,入于南溪”。

②在今湖北宣恩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施南宣抚司:白沙溪“在司北。又有白石、三花等溪,下注俱入于清水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石

    ①即今福建晋江市西南东石镇。清有把总驻此。②即今台湾省嘉义县西东石乡。清康熙年间,有吴姓及黄姓两家,由福建省晋江县东石渡海来台,为表示不忘故土,遂以东石为当地地名。

  • 庭州

    ①唐贞观十四年 (640) 置,治所在金满县(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二十五破城子)。《元和志》 卷40: 庭州 “因王庭以为名也”。长安二年 (702) 改置北庭都护府。②北宋大观元年 (1107) 置,

  • 益昌郡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8) 改利州置,治所在绵谷县 (今四川广元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广元、旺苍二市县,青川县东部及陕西宁强县地。乾元元年(758) 复改为利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利州置,治绵谷县(今

  • 阜田

    即今江西吉水县西北阜田镇。清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散毛千户所

    明洪武二十三年 (1390)置,属施州卫。治所即今湖北咸丰县。二十四年 (1391) 改为大田军民千户所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置,治今湖北省咸丰县,属施州卫。次年改大田军民千户所。

  • 康台 (臺) 驿

    在今河北曲周县东南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 平恩县 “有康台驿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太元九年 (384),燕慕容农起兵,“自将攻破馆陶,收其军资器械,遣兰汗、段讚、赵秋、慕舆悕略取康台牧马数千匹”。即此

  • 凉马台 (臺)

    ①又名阅马台。在今河北临漳县西。十六国后赵石虎所筑。《邺中记》: “凉马台高三十尺,周回五百步,后赵石虎所筑。建武六年,虎都邺,洗马于洹水,筑此台以凉马,故以名云。”②在今河南西华县西南。《寰宇记》

  • 普安堡

    明正统十二年 (1447) 置,属叠溪千户所。在今四川茂县西北一百五十里太平乡南普安。《明史·四川土司传》: “万历十九年,威、茂诸番作乱,攻破新桥,乘势围普安等堡。” 即此。约在今四川省平武、松潘县

  • 焦山寺

    在今江苏镇江市东焦山上。本名普济寺,南宋景定中重建,改名焦山寺。《宋史·高宗纪三》:南宋建炎三年 (1130),“金人至镇江府,韩世忠屯焦山寺邀击之”。即此。清康熙二十三年 (1684) 改名定慧寺。

  • 石乳山

    在今湖北恩施市北、建始县西北与四川奉节县交界处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施州卫:石乳山在“卫西百七十里。周百余里。山石层叠,多生石乳而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施南府》:石乳山在“建始县西十五里。山石层叠,多生石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