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杨城
又名白羊口、白杨口。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四十里白羊城村。明景泰元年(1450)建,后又建新城于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顺天府:“白杨口在昌平县西,凡二十七关口;至天津关。”又《方舆纪要》卷11昌平州:“南北冲要处也。正统九年,也先由此入犯。弘治十一年,火筛自大同深入,京师戒严,分遣大臣守潮河川……白杨诸关隘。正德十一年,小王子犯白杨口。”即此。清于此设把总驻守。
又名白羊口、白杨口。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四十里白羊城村。明景泰元年(1450)建,后又建新城于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顺天府:“白杨口在昌平县西,凡二十七关口;至天津关。”又《方舆纪要》卷11昌平州:“南北冲要处也。正统九年,也先由此入犯。弘治十一年,火筛自大同深入,京师戒严,分遣大臣守潮河川……白杨诸关隘。正德十一年,小王子犯白杨口。”即此。清于此设把总驻守。
在今河北井陉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井陉县:观音坨山“在县(今城关镇)北四十里。孤峰插天,盘亘千仞,上可容千余人,中有清泉飞瀑,绕流而下”。
在今四川开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37开州开江县: 盛山 “在州西北三里。山上有宿云亭、隐月岫、流盃渠、琵琶台、绣衣石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开县: 盛山在 “县北三里。突兀高耸,为县主山。隋以此名县”
在今河南渑池县东南三十四里石泉村。《清一统志·河南府二》:石泉镇“泉出石穴,清澈甘美,故名”。古建清凉寺于此。(1)在黑龙江省北安市西南部,通肯河上游。面积262.7平方千米。人口3.8万。镇人民政府
东汉置,属犍为郡。治所在江阳县 (今四川泸州市)。建安十八年 (213) 改置江阳郡。
在今云南澄江县东阙摩山。《清一统志·澂江府》:华藏寺“创自齐、梁时,林壑幽秀,有翠壁、丹崖、清泉、古树之胜”。又称华严寺,俗称支提寺。在福建省宁德市支提山双髻峰下。北宋开宝四年(971年)由吴越王钱俶
①在今湖北安陆市西南涢水西岸。《晋书·张昌传》:太安二年(303),“昌于安陆县石岩山屯聚,去郡八十里,诸流人及避戍役者多往从之”。《寰宇记》卷132引《荆州记》云:“安陆县南十五里有石岩山,北临涢水
①南齐置,属雍州宁蛮府。治所在隔城(今河南桐柏县西北)。后废。②北周置,治所在叶县 (今河南叶县南二十八里旧县)。隋开皇初废。
即今河北承德县治。清于此设把总驻防。1949年承德县迁治于此。
一作滶河。在今湖北钟祥市北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敖水 “出新市县东北,又西南径大阳山,西南流径新市县北,又西南而右合枝水,……又西南流注于沔”。《清一统志·安陆府》: 敖水 “在钟祥县北。今名直河。…
十六国后燕、北燕时辽西重镇。曾为平州治。故城即今辽宁北镇县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元兴元年 (402),“高句丽攻宿军,燕平州刺史慕容归弃城走”。十六国后燕、北燕时辽西重镇。在今辽宁省北宁市。曾为平州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