疏山
“疏” 又作 “疎”。在今江西金溪县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4抚州府: 疎山 “在金溪县西北五十里。唐有何仙舟弃官隐居读书于此,因号书山。其书堂遗址尚存。中和中创为禅刹,额曰白云。南唐改为疎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抚州府一》: 疏山 “在金溪县西北五十里。高五里,周二十里。左峰曰桴鼓,右峰曰搴旗,相传梁周迪起兵处”。
“疏” 又作 “疎”。在今江西金溪县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4抚州府: 疎山 “在金溪县西北五十里。唐有何仙舟弃官隐居读书于此,因号书山。其书堂遗址尚存。中和中创为禅刹,额曰白云。南唐改为疎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抚州府一》: 疏山 “在金溪县西北五十里。高五里,周二十里。左峰曰桴鼓,右峰曰搴旗,相传梁周迪起兵处”。
在今广东英德市东北高桥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2英德县 “虎尾径营” 条内: “ 《志》 云,县境江道上达韶阳,则有高桥、观音坑诸营,弹压上游。”《清一统志 ·韶州府》: 高桥营 “在英德县北弹子矶上,
亦作复兴场。在今四川忠县东北复兴镇。清道光 《忠州志》 卷2: 复兴场 “在县南二十里。西临长江,小溪对岸为石柱县沿溪场”。
即今陕西乾县北三十五里冯市镇。《清一统志·乾州》:冯市镇“东通醴泉,北通永寿,为商旅走集之所”。
①即今新疆乌什县。汉、晋为温宿国都城。②即今新疆温宿县。清末置温宿县于此。
1941年由松潘县黄胜关以外地方析置,驻古潘州(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北求吉镇)。1949年撤销,并入松潘县。1941年由松潘县析置,治古潘州(今四川若尔盖县求吉寺)。1949年撤销,并入松潘县。
南朝宋改南充国县置,属北巴西郡。治所即今四川南部县。梁改为南部县。古县名。南朝宋时置,治今四川省南部县。属北巴西郡。梁时改南部县。
唐显庆三年(658)建,在今河南洛宁县西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河南府永宁县:“西三十三里有兰峰宫。”
雅鲁藏布江支流。在今西藏南部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3:年楚河“后藏东北。水源有二:一出珠母拉木山,东北流;一出其东顺拉岭池,汇为一水,又曰章鲁河”。西北流经江孜、白朗等县,到日喀则市东入雅鲁藏布江。藏
西汉置,属陇西郡。治所当在今甘肃洮河流域。东汉废。
一名柏子塔山、九龙山。在今湖北麻城市东北三十里。明曹学佺 《名胜志》: 麻城县东北有柏子山,“ 《春秋》 吴、楚陈于柏举,盖合此山及举水而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