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电白县

电白县

隋开皇九年(589)改电白郡置,属高州。治所在今广东高州市东北四十里长坡镇南旧城村。大业初属高凉郡。唐武德初属高州,天宝初属高凉郡,乾元初属高州。大历十一年(776)为高州治。北宋景德元年(1004)属窦州,三年(1006)复为高州治。元大德中属高州。明成化四年(1468)移治神电卫(今电白县东电城镇),属高州府。民国初属广东高雷道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1951年迁治水东镇,即今治。


在广东省西南部沿海。属茂名市。面积 1553 平方千米。人口123.3万。辖19镇。县人民政府驻水东镇。汉为合浦郡高凉县地。南朝梁析海昌郡置电白郡,并置连江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郡,置电白县、连江县。据《高州府志》,“电白得名,以邻雷郡”,与当地名雷电有关。唐开元五年(717年)连江县改保安县,至德二载(757年)改保宁县,北宋开宝五年(972年)并入电白县(故址在今高州县境,南朝梁置)。明成化四年(1468年)电白县移治神电卫城(今称电城),属高州府。清仍之。1914年属高雷道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1947年属南路专区,1950年隶高雷专区。1951年县治由电城迁今址。1952年属粤西行政区。1956年属湛江专区,1970年属湛江地区。1983年改属茂名市。地处鉴江流域东侧、云雾山东南麓,南海北岸。多丘陵台地。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,最高点鹅凰嶂在东北县界上,海拔 1337 米。主要河流沙琅江斜贯北境,还有儒洞河等。属北热带湿润气候。有煤、油页岩、钾长石、锆英石、石灰石、瓷土等矿。观珠、麻岗、霞洞有温泉分布。盛产花生,为广东油料生产基地之一,并产稻、甘薯、大豆、甘蔗、黄麻、红麻、烟叶。人工林以马尾松、桉、木麻黄、橡胶为主,海岸有防护林带。沿海富渔盐之利。多渔港,博贺是省主要渔港。以产龙虾、鱿鱼、膏蟹、金钩虾、蚝闻名。湾内有对虾养殖场和盐场。工业有机械、化工、陶瓷、水泥、釉面砖、稀土冶炼、炼油等。广湛公路、三茂铁路经此。海运有水东港和博贺港。名胜古迹有庄山、热水温泉、放鸡岛、虎头山、神电卫城、谯国夫人冼氏墓、罗城井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台城

    在今江苏南京市鸡鸣山南,乾河沿北。本三国吴后苑城。东晋成帝时改建,为东晋、南朝台省(中央政府)和宫殿所在地,故名。《梁书·侯景传》:侯景“悉逼百姓及军士家累入台城内”。后梁武帝饿死于此。今习称鸡鸣寺北

  • 东平路

    元至元九年(1272)改东平府置,属中书省。治所在须城县(今山东东平县西南州城镇)。辖境包括今山东东平、东阿、平阴、阳谷、汶上、梁山等县地。至正二十七年(1367)朱元璋改为东平府。元至元九年(127

  • 西肥水

    即今西淝河。源自今河南太康县东南之清水河,东南流经鹿邑县西、郸城县东名肥河,又东南流经安徽亳州市南,涡阳、利辛二县之西,至凤台县西南峡山口入淮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亳州:“南有西肥水,即夏肥水也。”

  • 端州站

    又作秃鲁兀。元置,在今朝鲜咸镜南道端川西十三里旧城。元 《析津志》 天下站名: “阿剌可失列百四十 (里) 端州。” 清废。

  • 万古镇

    即今河南滑县东南万古镇。居民分居万古沟两侧,称西万古、东万古。民国《重修滑县志》卷6:“东万古,距城五十里”;“西万古,距城五十里。”(1)在河南省滑县东南部。面积110平方千米。人口5.4万。镇人民

  • 臧南山

    亦作姑臧南山。即今甘肃武威市西南之祁连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3凉州卫: 臧南山 “在卫西南百二十里。上多积雪,亦名雪山”。

  • 莽哥河

    指黑龙江下游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东北。明 《寰宇通志》 卷116: 莽哥河 “在开原城东北六千余里,……东流入海”。

  • 淳河

    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9襄阳县: 淳河 “在府东三十里,南流入汉江”。《宋史·食货志四》: 咸平中 “襄阳县淳河,旧作堤截水入官渠,溉民田三千顷”。

  • 大鹿山

    ①即犍为山。在今四川犍为县东南岷江东。《元和志》卷31犍为县:大鹿山“在县(旧治)北一里”。《寰宇记》卷74犍为县:“隋开皇三年废沈犀州,于大鹿山下置犍为县。”《清一统志·嘉定府一》:犍为山“在犍为县

  • 巫峡

    在今四川巫山县东,为长江三峡之一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又东径巫峡,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。江水历峡,东径新崩滩,其间首尾一百六十里,谓之巫峡,盖因山为名也。自三峡七百里中,两岸连山,略无阙处,重岩叠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