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甘露镇

甘露镇

①即今江苏无锡县东五十二里甘露镇。《新唐书·昭宗纪》:大顺二年(891),“甘露镇使陈可言陷常州”。即此。元于此置巡司。明废。

②在今江苏镇江市北部北固山西侧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景福元年(892),“刘建锋为孙儒守常州,将兵从儒击杨行密,甘露镇使陈可言帅部兵千人据常州”。胡三省注:“润州城东角土山上有甘露寺,前对北固山,后枕大江。宝历中,本德裕建寺,适有甘露降,因以名之。孙儒盖因此寺而置甘露镇也。”

③在今浙江常山县西北四十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梁开平二年(908),“吴越王钱镠遣兵攻淮南甘露镇,以救信州”。即此。


(1)古镇名。在今浙江省常山县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梁开平元年(907年)十二月,淮南兵攻信州,刺史危仔倡求救于吴越;明年正月,“吴越镠遣兵攻淮南甘露镇,以救信州”,即此。(2)今镇名。(1)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南部、望虞河西岸。面积28平方千米。人口2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甘露,人口 3800。古名月溪。唐乾符年间建甘露寺,五代置镇,镇以寺名。元置巡检司于此。1949年为甘露镇,1956年改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93年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等。有机械、电子、轻工、纺织、化工、建材等厂。锡甘等公路经此。(2)在四川省资中县北部。面积34平方千米,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甘露,人口 1100。清嘉庆二十年(1815年)建场。镇因甘露寺而得名。1949年为甘露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置镇。1992年双峰乡并入。主产甘蔗、花生、油菜籽、生猪等。有农机、酿酒、建筑、水泥预制板、农具修配、农副产品加工等业。通乡村公路,沱江通航。古迹有古刹甘露寺和珠江书院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峒山

    在今广西荔浦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7修仁县: 黄峒山 “在县南二十里。山深险”。

  • 阳管镇

    北宋置,属穰县。即今河南镇平县治。

  • 茫部路

    元至元二十二年 (1285) 于茫布部置茫部路军民总管府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今云南镇雄县北四十里芒部镇。辖境约当今云南镇雄、威信、彝良等县地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改为茫部府。

  • 比阳镇

    军镇名。北魏太和十年(486)改乐陵镇置。治所在比阳城(今河南泌阳县)。《魏书·韦珍传》:韦珍为乐陵镇将,“高祖诏珍移镇比阳”。《魏书·寇臻传》:寇臻“拜振武将军、比阳镇将”。即此。

  • 黄沙溪

    在今福建罗源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 “起步溪” 条: “又黄沙溪在县西北,流入九龙溪。”

  • 环县

    明洪武初降环州置,属庆阳府。治所即今甘肃环县。民国初属甘肃泾原道。1927年直属甘肃省。在甘肃省东部,东北与陕西省相邻,西、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接壤。属庆阳市。面积 9240 平方千米。人口33.6万。

  • 峨眉原

    在今山西永济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1蒲州: 峨眉原 “在州东五里。自西而东,绵亘逶迤,跨临晋猗氏之境”。

  • 安生原

    在今山西孝义市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2引《旧经》称:“土地沃饶,有西河之美者,惟安生原耳。”

  • 李荡坪

    在今湖南江华瑶自治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永州府二》:李荡坪“在江华县东南二百二十五里,接广东连县界。设百总戍守”。

  • 太阳岭

    在今浙江金华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金华府:太阳岭在“府东北五十五里。高峻若与太阳齐,逾岭即浦江县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