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溇中县

溇中县

三国吴分充、零阳二县置,为天门郡治。治所在今湖南慈利县西三官寺乡。西晋属天门郡。《宋书·夷蛮传》: 元嘉间,“天门溇中令宗矫之徭赋过重,蛮不堪命。十八年,蛮田向求等为寇,破溇中,虏略百姓”。即此。梁以后废。


古县名。三国吴在溇中地置,治今湖南省慈利县西北。南朝梁以后废。《宋书·荆雍州蛮传》:“天门溇中令宗侨之徭赋过重,蛮不堪命。元嘉十八年(441年),蛮田向求等破溇中”,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八卦岩

    在今四川涪陵市南。民国《涪陵县续修涪州志》卷1:八挂岩在“州南百里。岩壁有天然八卦。又名宋师岩。明司谏刘习易于此。被刑之日,岩崩见图”。

  • 华严洞

    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上方山兜率寺南。民国《房山县志》卷3:“华严师初开山时卓锡于此,中有石台高三尺许,周回可四合抱。台上生成一池,池之轮廓如马齿之环匝,池心生石一拳,形如柿。洞顶生石莲一, 巨朵匝小花

  • 凤林关

    ①在今湖北襄樊市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2襄阳府:凤林关,“《类要》,在襄阳县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襄阳县:凤林关“在府南七里”。②在今甘肃永靖县西南七十里炳灵寺石窟河南500米阎王砭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大

  • 掖侯国

    亦作夜侯国。东汉改掖县为侯国,属东莱郡。治所即今山东莱州市。后复为县。(掖yè) 掖,又作夜。东汉建武九年(33年),光武帝封欧阳歙为掖侯,改掖县为掖侯国,治今山东省莱州市。后国除仍为掖县。

  • 越嶲卫

    明洪武二十五年 (1392) 改邛部军民州置,属四川都司。治所即在四川越西县。二十七年(1394) 属四川行都司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越西、甘洛两县及汉源、石棉两县的大渡河以南地。清雍正六年(1728) 改

  • 呼兰县

    1913年降呼兰府置,属黑龙江省绥兰道。治所即今黑龙江省呼兰县。以呼兰河而得名。《满洲源流考》 卷18: “呼兰,满州语烟洞也。” 1928年直属黑龙江省。旧县名。1913年改呼兰府置,治今黑龙江省哈

  • 莫干山

    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北。主峰塔山海拔719米,为我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1湖州府: 莫干山 “在府西南百五十里。上有铸剑池,旁有磨石,相传吴王铸剑处,亦曰莫邪山”。在浙江省德清县西部。相传

  • 鲁古尘

    察合台汗国属地。在今新疆鄯善县西南鲁克沁镇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地附录》 有鲁古尘。

  • 修仁县

    唐长庆元年 (821) 改建陵县置,属桂州。治所在今广西荔浦县西南修仁镇西老县。明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 广西卷: 修仁县以修仁山为名。北宋熙宁四年 (1071) 废。元丰元年 (1078) 复置,南宋属

  • 千斯门

    宋代重庆城门之一,在今四川重庆市旧城北靠东。《元史·石抹按只传》:至元十三年(1276),“不老志乘夜袭宋军,直抵重庆城下,攻千斯门,宋军惊溃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