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浣江

浣江

①又名浣浦、浣沙溪。浦阳江流经今浙江诸暨市南苎萝山附近江道的称谓。宋 《嘉泰会稽志》 卷10诸暨县: 浣江 “在县东南一里,俗传西子浣纱之所”。

②在今云南华宁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5宁州: “浣江在州 (今华宁县) 西南三里。水从州北晴龙潭流下,夹岸林树阴森,为行客饯别之所。经州南,又东南会于婆兮江。”


古水名。又称浣浦、浣纱溪。即今浙江省浦阳江流经诸暨市南苎萝山附近河段。山下江侧有浣纱石,相传为美女西施浣纱处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剥重州

    唐开元十七年 (729) 置羁縻州,属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汉源或石棉、泸定等县境。北宋以后废。

  • 永丰州

    清雍正五年(1727)析广西泗城府及西隆州地置,属南笼府。治所即今贵州贞丰县。嘉庆二年(1797)改为贞丰州。清雍正五年(1727年)析广西泗城府西隆州红水江以北地置,治今贵州省贞丰县。属兴义府。嘉庆

  • 伏羌县

    唐武德三年(620)改冀城县置,又于县置伏州,治所即今甘肃甘谷县。明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陕西卷下:“伏羌县制伏氐羌之义也。”八年(625)州废,县属秦州。至德后没于吐蕃,废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)复置

  • 武阳亭

    在今江西波阳县东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豫章郡鄱阳县: “武阳乡右十余里有黄金采。” 《史记·东越列传》 《索隐》: “ (白沙) 东南八十里有武阳亭。” 《清一统志·饶州府二》: 古武阳亭“在鄱阳县境。

  • 亳城县

    北周武成元年 (559) 改白水县置,为邵郡治。治所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五十七里古城镇。隋开皇初属邵州,大业三年 (607) 改为垣县。义宁元年 (617) 另置亳城县,属绛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四

  • 天成县

    辽置,属大同府。治所即今山西天镇县。元属兴和路。明洪武四年(1371)属大同府,寻废。古县名。辽析云中县置,治今山西省天镇县。属大同府。元属兴和路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改属大同府,寻废。

  • 沙镇溪

    在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西十里长江南岸。嘉靖《归州志》卷1:沙镇溪镇在“州西十里”。《清一统志·宜昌府》:沙镇溪“在归州西十里。溪中有石长十余丈,横截江心。明嘉靖间新滩暴涨,一夕忽不见。至今称利涉焉”

  • 龙门

    ①即禹门口。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北和陕西韩城市东北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导河积石,至于龙门。”②即伊阙。在今河南洛阳市南二十五里。以龙门山(今西山)和香山(东山)隔伊河夹峙如门, 因名。唐刘长卿《龙门八咏·

  • 修化县

    隋开皇初改窟胡县置,属石州。治所在今山西中阳县西北。大业三年 (607) 属离石郡。大业末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初改窟胡县置,治今山西省中阳县西北,属离石郡。大业末省。

  • 三峰寺塔

    在今福建长乐市西南塔坪山上。北宋崇宁间建寺,政和七年(1117)在寺旁建塔。明永乐十一年(1413)郑和下西洋驻舟师于长乐,曾助寺僧修寺,题寺额曰“三峰寺塔”。后寺毁塔存。塔为石构,八角七层,仿楼阁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