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浚州

浚州

北宋政和五年 (1115) 升通利军置,治所在黎阳县 (今河南浚县东)。金皇统八年 (1148)改为通州。天德三年 (1151) 复为浚州。元初省黎阳县入州,属大名路。明洪武三年 (1370) 降为浚县。


(浚xùn) 北宋政和五年(1115年)置,治黎阳县(今河南浚县东),属河北西路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浚县、滑县、淇县一带。金皇统八年(1148年)改名通州,天德三年(1151年)复名浚州。元属大名路,不辖县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废州改县,徙治浮丘山东北,即今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韶港镇

    在今江苏宜兴市西北韶港村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宜兴县图: 西北有韶港镇。

  • 文侯乡

    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怀庆府》:文侯乡“在阳武县西北二十五里。汉丞相张苍故里”。在今河南省原阳县西北。西汉丞相张苍故里。

  • 富尔岭

    在今吉林桦甸市东北,西与敦化市连界。富尔河发源于此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9珲春城:富尔岭在 “城西北四百五十八里”。

  • 保宁都护府

    唐天宝八年 (634) 于索磨川置,治所在今四川马尔康县东梭磨乡,一说在马尔康县西十里俄尔雅村。后废。唐天宝八载(749年)以剑南之索磨川(今四川梭磨河一带)置,治今四川省马尔康县东梭磨。领吐蕃、牂柯

  • 滨江厅

    清光绪三十二年 (1906) 置,属黑龙江省。治所在哈尔滨 (今黑龙江哈尔滨市)。据民国魏声龢 《吉林地志》: “设治顷以此地临江 (松花江),且就土人之惯称故名。” 宣统元年 (1909) 属吉林省

  • 东舍溪

    又名圻溪。在今江苏宜兴市东南。《寰宇记》卷92宜兴县:“圻溪,今俗呼为罨画溪。在县南三十六里。源出悬脚岭,东流入太湖。”《清一统志·常州府一》:东舍溪“唐刺史李栖筠于溪南置贡茶舍,俗谓之东舍溪。又名五

  • 隆兴路

    ①蒙古中统三年 (1262) 改抚州置,治所在柔远县 (寻改名高原县,今河北张北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北、怀安县、山西天镇县、内蒙古集宁市、太仆寺旗之间。元皇庆元年 (1312) 改为兴和路。②元至元

  • 大万山长官司

    明洪武五年(1372)改大万山苏葛办等处长官司置,属思南宣慰司。治所即今贵州万山特区。明曹学佺《名胜志》:“大万山在治南三里,司以此名。”永乐十二年(1414)改属铜仁府。清废。明洪武五年(1372年

  • 程县

    明洪武二十一年 (1388) 置,属泗城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凌云县东北三百二十里。嘉靖元年(1522) 废。古县名。明洪武二十一年(1388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东北处。属泗城州。嘉靖元年(15

  • 曲台县

    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莱州。治所在今山东莱州市东南。六年(623)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今山东省莱州市东南。属莱州。六年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