浈州
唐贞观八年 (634) 改南绥州置,治所在四会县 (今广东四会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四会、广宁、怀集等市县地。贞观十三年 (639) 废。
唐贞观八年(634年)改南绥州置,治四会县(今广东四会市)。贞观十三年废。
唐贞观八年 (634) 改南绥州置,治所在四会县 (今广东四会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四会、广宁、怀集等市县地。贞观十三年 (639) 废。
唐贞观八年(634年)改南绥州置,治四会县(今广东四会市)。贞观十三年废。
古名横浦关、秦关。在今广东南雄县北、江西大庾县南大庾岭上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36南安军: 梅关 “植柱揭名于庾岭,以分江、广之境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2南雄府保昌县: 梅关 “在大庾岭上。两岩壁立,道
北宋景祐二年 (1035) 置,属邕州左江道。治所在今广西崇左县东北。元废。
即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江中游东岸之苏穆尔斯卡亚山。清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乌苏里江东支毕新必拉南有“苏穆罗阿林”。
在今广东连州市南。《水经·洭水注》:“洭水又东南流,峤水注之。水出都峤之溪,溪水下流历峡南出,是峡谓之贞女峡。峡西岸高岩名贞女山,山下际有石如人形,高七尺,状如女子,故名贞女峡。古来相传有数女取螺于此
隋置,属严道县。即今四川荥经县。唐武德三年 (620) 于此置荣经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77荣经县: “因界内有荣经水口戍为名。”
一名威风岭。在今安徽歙县南,西接休宁县界。《清一统志·徽州府一》:危峰岭“在歙县南九十里,西接休宁白际山。其东为方吴岭,石门之水出焉,岭巅小岭十二。可通浙之遂安, 皆厄要处”。
今广东南雄县东北。清道光《南雄州志》卷12:有上朔墟。
明洪武初置,属永宁卫。即今福建石狮市东南福全。清顺治十四年 (1657) 废。明洪武初置,治今福建省晋江市东南福全。属永宁卫。清顺治十四年(1657年)废。
藏籍对元代在前藏、后藏所设十三个万户的总称。元沿金制,全国均设万户官职。内地诸路万户为军职,分属各行省而总辖于枢密院;藏族地区各万户军民通摄,分属各宣慰司而总辖于宣政院。前藏、后藏各万户,始置于至元五
在今巴基斯坦属克什米尔巴勒提特之北。《旧唐书·高仙芝传》: 天宝六年 (747),高仙芝伐小勃律,“至坦驹岭,直下峭峻四十余里”。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喀喇昆仑山脉以西,克什米尔西北境巴基斯坦控制区。唐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