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泰宁卫

泰宁卫

明兀良哈三卫之一。洪武二十二年(1389) 于兀良哈地置,属大宁都司。泰宁卫又称“往流” (Onglighut),意即 “王之民”,当即辽王直属部民,其地在元泰宁路境 (今吉林洮儿河、绰尔河下游)。永乐间改属奴儿干都司。宣德、正统年间南徙至今辽宁兴城至北镇以东边墙之外。嘉靖后期被察罕儿汗及南迁之哈剌哈部 (内喀尔喀)、尔嗔部 (嫩科尔沁) 役属,并渐被取而代之。明末归附后金。


明兀良哈三卫之一。洪武二十二年(1389年)以兀良哈部置,在今吉林省洮儿河流域。属大宁都司。永乐七年(1409年)改隶奴儿干都司。宣德、正统间南徙至东自今辽宁省锦州、义县、北宁等市县,西抵辽河一带。公元16世纪中叶为喀尔喀部的虎喇哈赤吞并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灵丘道

    古道路名。北魏筑,以道出灵丘县,故名。北起今山西大同市,南越恒山,灵丘县以下沿唐河谷道出太行山,南抵河北定州市,为当时山西高原北部通向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。《魏书·太祖纪》:天兴元年(398),“发卒万

  • 通利军

    北宋端拱元年 (988) 置,治所在黎阳县(今河南浚县东)。天圣元年 (1023) 改为安利军。明道中复为通利军。熙宁三年 (1070) 废。元祐初复置,政和五年 (1115) 升为浚州。北宋端拱元年

  • 哈柳图河

    ①即今内蒙古乌审旗南海流兔河。《清一统志·鄂尔多斯》: 哈柳图河 “在右翼前旗西南一百八十里。源出虎喇虎之地,东南流合细河、金河二水,入榆林边。至波罗营,会西来之额图浑河,为无定河”。②即今陕西榆林市

  • 郭磊庄

    即今河北万全县西南郭磊庄乡。清乾隆《宣化府志》 卷10万全县: 西路有郭磊庄。

  • 长安岭堡

    明置,属万全都司。在今河北怀来县东北四十五里长安岭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万全都司:长安岭堡,“明初置丰峪驿。永乐九年筑城置堡,改今名”。

  • 五里牌墟

    即今湖南郴县北五十余里五里牌乡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1郴州图:州北有五里牌墟。

  • 康有为故居

    在今广东南海市西丹灶镇西南苏村。康有为 (1858—1927),原名祖诒,字广厦,号长素。广东南海人。人称 “南海先生”。是清末 “公车上书”、“戊戌变法” 的主要领导者。村内的 “涎香老屋”、“澹如

  • 相山

    ①又名巴山、临川山。在今江西崇仁县西南。清光绪 《江西通志》 卷52抚州府: 相山,本名临川山,南宋“绍兴中,县令孙懋避 (栾) 巴讳,以巴尝迁沛相,改今名”。②在今安徽淮北市西北。相传东汉桓谭曾藏书

  • 敛寻城

    唐南诏置,属剑川节度。在今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境。宋大理废。在今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境内。南诏时属剑川节度使。

  • 林圮埔

    即今台湾省南投县南竹山镇。为郑成功部将林圮埔所辟,故名。清光绪十三年 (1887) 于此置云林县。十九年云林县移治斗六 (今云林县治)。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改名竹山。1950年设竹山镇。即今台湾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