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济堡
明初置,在今陕西定边县东一百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1榆林镇:永济堡“在新安边营东四十里。成化中移置迤南上洪寺,属西路参将戍守”。
明初置,在今陕西定边县东一百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1榆林镇:永济堡“在新安边营东四十里。成化中移置迤南上洪寺,属西路参将戍守”。
明洪武四年 (1371) 置,属四川都司。治所即今四川宜宾市。十年 (1377) 升为叙南卫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置,治今四川省宜宾市。十年升为卫。
即今甘肃榆中县境内苑川河。源出县南新营诸山,东北流至甘草店折而西北流入黄河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苑川水出勇士县之子城南山,东北流历此成川,世谓之子城川。又北径牧师苑,……又北入于河也。” 西晋末鲜卑
即今广西贺县东北桂岭镇。隋置桂岭县于此。清设县丞及千总。
清雍正八年(1730)置,属苏州府。治所在今江苏吴县西南东山镇。1912年并入吴县。清雍正八年(1730年)析吴江县置,在今江苏省南部。属苏州府。乾隆元年(1736年)移治洞庭东山(今江苏苏州市西南)
隋大业二年 (606) 置,属汝阳郡。治所在郑城 (今安徽颍上县南)。《寰宇记》 卷11颍上县: “以地枕颍水上游为名。” 唐属颍州,武德四年(621) 移治今颍上县。宋属顺昌府。金属颍州。清属颍州府
在今西藏南部,门隅地区达旺西南十八里处。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,为门隅三十二错、定 (错、定是当地的一级行政区划) 之一。“通林”,门巴语意为最先看到的田地。1951年后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。
在今云南武定县西七十里。清有把总驻守。集镇名。在云南省双柏县东南部。大麦地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80。村居一块常种麦子的大地上边,故名。产稻、玉米、烤烟、花生、甘蔗等。有砖瓦厂。公路东北接安双公路。
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扶沟县西南二十里汲下村。《左传》:成公十七年(前574),“公会尹武公、单襄公及诸侯伐郑, 自戏童至于曲洧”。即此。西汉置新汲县于此。古邑名。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省扶沟县西南。《左传》
俗称郡王旗。清顺治六年 (1649) 置,属内蒙古伊克昭盟。驻地即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驻地阿腾席连镇。1914年划归绥远特别区,1928年属绥远省。1949年依俗称改名郡王旗。旧旗名。清顺治六年(164
在今青海湟源县西南约五十里。民国许公武《青海之志略》第七章:东科寺“当日月山之中途。寺土之广, 田租之多,佃户之众,为青海蒙旗各寺院所不及。因其势力甚大,每年收入极丰,环寺肥沃之地,均为其购卖,约计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