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西山
在今安徽泾县西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9宁国府:水西山“在泾县西五里,林壑深邃。唐宣宗诗云‘报道风光在水西’,谓此也”。
在安徽省泾县城西。因在青弋江以西得名。海拔313米。有始建于南齐的宝胜寺(黄蘖寺);建于北宋大观二年(1108年)的大观塔,以及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七层小方塔,合称“水西双塔”。双塔中的大塔又名崇宁塔,小塔又称绍兴塔,均楼阁式砖结构。塔上镶嵌石刻佛像和碑刻。相传唐宣宗曾游此。
在今安徽泾县西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9宁国府:水西山“在泾县西五里,林壑深邃。唐宣宗诗云‘报道风光在水西’,谓此也”。
在安徽省泾县城西。因在青弋江以西得名。海拔313米。有始建于南齐的宝胜寺(黄蘖寺);建于北宋大观二年(1108年)的大观塔,以及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七层小方塔,合称“水西双塔”。双塔中的大塔又名崇宁塔,小塔又称绍兴塔,均楼阁式砖结构。塔上镶嵌石刻佛像和碑刻。相传唐宣宗曾游此。
即今浙江岱山县东北小衢山岛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嘉兴府海盐县:衢山“在县东南海中。亦曰大衢山,其相望者曰小衢山”。
金大定二十四年 (1184) 改晋宁州置,治所即今陕西佳县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吴堡、佳县、神木等县市地。元属延安路,辖境扩大至今府谷县。明洪武七年 (1374) 改为葭县。十三年复置葭州,属延安府。清雍正
即今四川宜宾县西北古柏乡。清光绪《叙州府志》 卷8宜宾县: 乾柏树在 “治北一百六十里”。
即今贵州锦屏县东北茅坪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镇远府镇远县: “茅坪砦在府南,苗砦也。成化二年,茅坪诸处苗作乱,官军讨平之。”
即林州。 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。
又作邹。即邾。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南。
隋开皇六年 (586) 改落丛县置,属兴州。治所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徐家坪乡明水坝村。开皇八年 (588) 改为鸣水县。
在今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东南四十八里扬武镇。清置巡司于此。
唐贞观二年(628)置,属南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綦江县南境。十一年(637)废入南川县。
1944年升沐爱镇置,属四川省。治所即今四川筠连县东南沐爱镇。“沐爱”为彝语姓氏“木乃”译音转写。1950年改为沐爱县。1951年撤销并入高县。1954年划归筠连县。1944年由高县析置,治今四川省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