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干山
在今山西汾阳县西北。《元和志》卷13西河县:“比干山在县北一百一十里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42汾阳县:“比干山在府西北九十里。相传纣使比干筑城于此。”故名。
古山名。在今山西省汾阳市西北九十里。相传殷纣王使比干筑城于此。
在今山西汾阳县西北。《元和志》卷13西河县:“比干山在县北一百一十里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42汾阳县:“比干山在府西北九十里。相传纣使比干筑城于此。”故名。
古山名。在今山西省汾阳市西北九十里。相传殷纣王使比干筑城于此。
西周国名。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。《逸周书·作雒篇》:“武王克殷,乃立王子禄父俾守商祀,建管叔于东,建蔡叔、霍叔于殷,俾监殷臣。”晋孔晁注:“东谓卫。”古国名。在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南。《逸周书·作雒篇》:武
又名见子陵。西汉文帝母薄太后的陵墓。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二十里白鹿原上太康村附近。《三辅黄图》 卷6: 南陵 “在霸陵南,故曰南陵”。在今河南省洛宁县北,陕县与渑池县界崤山上。崤有二陵,南陵为夏后皋之墓
在今新疆吉木萨尔、奇台、木垒三县北。元《长春真人西游记》卷上:“公曰:‘前至白骨甸地,皆黑石,约行二百余里达沙陀北边,颇有水草,更涉大沙陀百余里,东西广袤不知其几千里,及回纥城,方得水草。’师曰:‘何
一作黄冈集。即今山东单县西南黄岗镇。清康熙 《曹县志》 卷1 《集镇》: 黄堽集在 “县东南七十里”。即今山东省单县西南黄岗镇。清嘉庆四年(1799年),移曹州府粮河通判驻此。
元元贞二年(1296)改乞蓝部置云远路军民总管府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今缅甸北部莫宁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府。元元贞二年(1296年,一说至元二十六年〔1289年〕)以乞蓝蛮地置。治今缅甸孟养。辖
北宋大观三年 (1109) 置,属纯州。在今四川叙永县北八十里。宣和三年 (1121) 改为砦。
①清置,属祁县。在今山西祁县东南六十里北关村。②在今广东潮安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潮州府海阳县:北关镇在“府东南六十里海口,向设兵戍守”。在河南省民权县东北部。面积81平方千米。人口6.8万。镇
一作哈弼察克。在今蒙古国科布多东南。清为新和硕部游牧地。
即居庸关。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居庸引 《唐十道志》: “居庸关亦名蓟门关。”即“居庸关”。
在今湖南道县西。唐元祐《右溪记》:“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,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,两岸悉皆怪石,欹嵌盘曲,不可名状……为溪在州右,遂命之曰右溪。”《清一统志·永州府一》 引《府志》谓“有汴河池,其水流出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