榆林府
清雍正八年 (1730) 于榆林卫地置,属陕西省。治所在榆林县 (今陕西榆林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横山、佳县以北,长城以南地区。1913年废。
清雍正八年(1730年)于明榆林卫地置,治榆林县(今陕西榆林市)。属陕西省。乾隆后辖境约当今陕西省横山县、佳县以北,长城以南地。1913年废。
清雍正八年 (1730) 于榆林卫地置,属陕西省。治所在榆林县 (今陕西榆林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横山、佳县以北,长城以南地区。1913年废。
清雍正八年(1730年)于明榆林卫地置,治榆林县(今陕西榆林市)。属陕西省。乾隆后辖境约当今陕西省横山县、佳县以北,长城以南地。1913年废。
即今广东南澳县东北深澳镇。《清一统志·潮州府》: 南澳镇 “在饶平县东南一百六十里海中南澳山上。明万历四年筑三城,一在深水澳,一在云盖寺,一在龙眼沙,互相联络,设副总兵驻守。本朝康熙十八年改设总兵官,
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开建县:大玉山在“县(今南丰镇)西三十五里。高百三十丈,周三十余里。青碧如玉。其旁为小玉山,高八十余丈,周五里,形势突兀”。
秦置,属汉中郡。治所在今陕西城固县东八里湑水河西岸。三国蜀汉改乐城县。西晋复名成固县。南朝宋改城固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陕西省城固县东汉江北岸。属汉中郡。南朝宋改名城固县。
即今云南富宁县东北剥隘镇。《清一统志·广南府》: 剥隘 “在 (宝宁) 县东南三百九十里,与广西田州之喇村及归顺州之送那邨接界”。民国时设县佐。
一作幕谷。在今陕西乾县北三里。《新唐书·朱泚传》: 建中末,朱泚围奉天,“浑瑊伏兵漠谷,引数十骑跳攻长安,泚大惊,踣榻前。” 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4乾州: “莫谷在州北三里。亦曰漠谷。逾梁山而南多
①西汉置,属九江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和县西。东汉明帝时沦为麻湖,移治今全椒县东十五里百子楼。三国时废。西晋复置,属淮南郡。东晋废。②南朝梁置,为西永宁郡治。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。北周改为漳川县。古县名。
元置,属顺元路安抚司。治所在今贵州龙里县北。明初废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龙里县北,属顺元等路军民安抚司。明洪武初废。
在今江西南昌市八一大道376号。原为讲武堂,建于清末。1926年为江西陆军将校讲习所。1927年春朱德在此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,由朱德任团长,陈奇涵任教育长。成为南昌革命活动的一个基地和堡垒
即今吉林敦化市东之沙河。源出哈尔巴岭,西南折而西北流入牡丹江。《金史·世纪》: 生女直“兵势稍振,前后愿附者众。斡泯水蒲察部、泰神忒保水完颜部、统门水温迪痕部、神隐水完颜部,皆相继来附”。
①即今广东潮州市韩江。《水经·泿水注》:员水“东历揭阳县,而注于海”。②即斤南水。今广西西南部之左江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临尘:“又有斤员水;”领方:“斤员水入郁。”标点本均改作“斤南水”。东汉时又称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