栖霞县
金天会二年 (1124) 伪齐刘豫置,属登州。治所即今山东栖霞县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1 “艾山” 条下: “栖霞县本以山得名。” 明、清属登州府。民国初属山东胶东道。1925年改属东海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
古旧县名。金天会二年(1124年)析蓬莱、莱阳二县置,治今山东省栖霞市栖霞城。属登州。元、明、清因之。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期间,县境曾析置栖东县。1953年仍撤并于栖霞县。1995年撤销,改设栖霞市。
金天会二年 (1124) 伪齐刘豫置,属登州。治所即今山东栖霞县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1 “艾山” 条下: “栖霞县本以山得名。” 明、清属登州府。民国初属山东胶东道。1925年改属东海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
古旧县名。金天会二年(1124年)析蓬莱、莱阳二县置,治今山东省栖霞市栖霞城。属登州。元、明、清因之。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期间,县境曾析置栖东县。1953年仍撤并于栖霞县。1995年撤销,改设栖霞市。
唐肃宗时回纥可汗建,在今蒙古国布尔根省色楞格河与额金河会合点北之巴彦泉。突厥文回纥磨延啜可汗碑载: “鸡年 (757),……我让粟特人和唐人在色楞格河建造富贵城。” 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回鹘衙帐 “北
五代后蜀皇帝的陵墓。史称 “和陵”。在今四川成都市北郊十四里磨盘山南麓。在四川省成都市北郊磨盘山麓。为五代后蜀皇帝孟知祥墓,称和陵。1971年发掘。用青石砌成三个并列的穹窿顶,构成墓室,结构独特。主室
亦作蜚悠城、费优城、西步江、高力城。即今吉林珲春市西南 三家子满族乡古城村(裴优古城)。一说为珲春市北古城。《清一统志· 吉林》“打牲乌拉城” 条内: 丁未年 (1607),“瓦尔喀部斐优城长策穆特赫
即今河北行唐县西北五十六里口头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0行唐县图:西北有口头镇。在河北省行唐县北部。面积138.9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口头,人口1780。为县内四大古集镇之一。地处郜
即今湖北枣阳市南六十八里平林镇。清有主薄驻此。民国初设县佐。
在今浙江金华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汤溪县: 福民山 “高数百丈,峰峦耸秀,林木蓊郁,为县之胜概”。
即今广西灵山县西南钦江北岸三隆镇。清设千总驻防。
在今云南镇雄县西,道通彝良县。清有外委把总驻守。
在今四川永川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永川县:东皋驿在“县东十里”。清设于县城。
明洪武元年(1368)置,即今广东惠东县。清雍正八年(1730)改置巡司于此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置,在今广东省惠东县。清雍正八年(1730年)于此改置巡检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