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来安县

来安县

五代南唐升元二年(938)改永阳县置,属滁州。治所在今安徽来安县北瓦岗村。《寰宇记》卷128永阳县:来安水以“来安村为名”,县以来安水为名。南宋绍兴五年(1135)废入清流县,十八年(1148)复置,移治今来安县。乾道九年(1173)废为镇,淳熙二年(1175)复为县。明初废。洪武十三年(1380)复置,仍属滁州。民国初属安徽淮泗道。1928年直属安徽省。


在安徽省东部、滁河北岸。属滁州市。面积 1499 平方千米。人口48.6万。辖8镇、10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新安镇。隋为清流县地。唐景龙三年(709年)析置永阳县,治今新安镇,属滁州。五代南唐昇元二年(938年)改为来安县,以来安水为名。南宋绍兴五年(1135年)废入清流县,十八年复置。乾道九年(1173年)废为镇。淳熙二年(1175年)复置县。明初废。洪武十三年(1380年)复置,属滁州。1914年属淮泗道,1927年直属安徽省。1949年属皖北行署区滁县专区,1952年属安徽省滁县专区。1956年改属蚌埠专区。1961年复属滁县专区(1971年改地区)。1992年属滁州市。地处皖东丘陵东南部,江淮分水岭东南侧。来安河为县境主要河流,由北向南纵贯县境,于县境南端与清流河合流,东入滁河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棉花为主,盛产大蒜、薄荷、席草。特产花红、雷官板鸭。有大理石、红宝石、浮石、凹凸棒黏土等矿。有拖拉机油箱、阀门、化肥、玻璃、橡胶制品等厂。林产以松、漆树、黄檀为主。产蜈蚣、沙参、板蓝根、半枝莲等药材。有全扬、泗浦、来涧、半盱等公路。滁河航运直通长江。古迹有顿丘山殷商早期文化遗址。半塔集为抗日战争时期皖东地区重要革命根据地,有革命烈士陵园、英雄纪念塔和历史资料陈列馆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小榆谷

    又称二榆。为大、小二榆谷的合称。在今青海贵德县东北、尖扎县西北黄河南岸一带。东汉时为羌族居地。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:章和元年(87),迷唐率诸羌入陇西塞,“迷唐不利,引还大、小榆谷”。古地区名。大榆谷、

  • 金柜 (櫃) 镇

    北宋熙宁四年 (1071) 废乐蟠县置,属合水县。即今甘肃合水县治 (西华池镇)。元废。

  • 仙奕山

    亦名仙人山、天马山。即今广西柳州市柳江南之马鞍山。唐柳宗元《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》:四姥山“又西曰仙奕之山。山之西可上,其上有穴,穴有屏、有室、有宇。……其始登者得石枰于上,黑肌而赤脉,十有八道可奕,

  • 康家东沟

    在今辽宁辽阳县东南。民国 《奉天通志》 卷116: 康家东沟在辽阳县 “东南九十里”。产金。

  • 白玉河

    即今新疆策勒、和田二县境之玉龙喀什河。《新五代史·四夷附录》:于阗“其河源所出,至于阗分为三:东曰白玉河,西曰绿玉河,又西曰鸟玉河。三河皆有玉而色异,每岁秋水涸,国王捞玉于河,然后国人得捞玉”。

  • 小滩镇

    即今河北大名县东北三十五里金滩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6大名府元城县:小滩镇在“府东北三十五里卫河滨。自元以来,为转输要道,又东北三十里而达山东冠县。今河南漕运以此为转兑之所。有小滩巡司。嘉靖三十七年又设

  • 临汾郡

    ①北齐置,治所在临汾县 (今山西汾西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汾西县地。北周属晋州。隋开皇初废。②隋大业初改晋州置,治所在临汾县 (今山西临汾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临汾、霍州二市及汾西、洪洞、安泽、浮山等县地

  • 李村集

    即今河北鹿泉市北二十四里李村镇。明嘉靖《获鹿县志》卷2:李村集“在城北二十里”。

  • 元江路

    元至元二十五年(1288)置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即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。民国《元江全属地志说明书》:“以礼社江得名,又以元代所命名,故称元江。”辖境约当今云南新平以南,元江、绿春以西,景洪以北

  • 福泉山

    ①旧名覆船山。又名薛道山。在今上海市青浦县东北三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松江府青浦县: 福泉山 “以水泉甘美易今名”。②在今贵州福泉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平越州》 引《贵州通志》: “仙人张三丰修真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