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均桥市
即今江西湖口县东南二十五里曹均桥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13九江府湖口县: 东南有曹均桥。
即今江西湖口县东南二十五里曹均桥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13九江府湖口县: 东南有曹均桥。
在今河北迁安县东北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迁安县: 要孤山 “四无连属,屹然独峙。下有三里河,南流入滦水”。
西晋永兴元年(304)分淮南郡置,属扬州。治所在历阳县(即今安徽和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和县、含山县地。南朝宋永初二年(421)于郡置南豫州。齐属豫州,永明二年(484)属南豫州。北齐兼置和州。隋开皇九
即百泉。在今甘肃泾川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泾州一》:百泉“在州西三十五里。泉源溢窦而出者数十,四时不涸,民资灌溉,亦名百泉沟。下流入泾”。
唐武德二年 (619) 置,治所在今湖北南漳县西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
在今广东廉江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石城县: 望恩山在 “县南五十里。驿路绕其麓,突起三峰,形如笔架,回绕县治”。
①明置,属望江县。即今安徽望江县东南十五里华阳镇。清设巡司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望江县:华阳镇,“《志》云:镇滨江,与宿松界沙湾角、毛湖洲一带,形援相接,向为奸盗渊薮,有官军巡戍”。②即今陕西洋县北
在今湖南宜章县西南二里。南宋宜章令吴镒《蒙艮二岩记》取《易经》“艮”之义,谓“两岩兼重,艮之象也;动静惟时, 艮之义也”, 因名艮岩。《清一统志·郴州》:艮岩“在宜章县南二里。有水自岩涌出,其深不测,
春秋齐地。在今山东茌平县东十里。《春秋》:僖公十五年(前645),“公会齐侯、宋公、陈侯、卫侯、郑伯、许男、曹伯,盟于牡丘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春秋齐邑。在今山东省茌平县东。《春秋》鲁僖公十五年(前645
在今山西清徐县西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13清源县: 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“因县西清源水为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0清源县: 清源水 “自平地涌起,亦曰平泉,一名不老池,引流溉田,水溢则东南注于汾
在今西藏阿里地区。五代唐同光元年(923)藏王后裔尼玛衮逃至阿里札布让、托林一带,为阿里王。其幼子德尊衮于北宋初年据象雄,建古格王国。直到公元1630年阿里僧俗人民暴动,推翻了古格王朝统治。古格王国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