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照寺
①在今山东济宁市城西北隅。《清一统志·济宁州》: 普照寺 “在州城西北隅,齐梁古刹也。有六楞唐碑,载宝历二年修。又有金党怀英隶书二碑”。
②唐太宗时建。初名普曜院,后改普照寺。在今浙江富阳县北。李白有 《普照寺》 诗。北宋治平二年(1065) 改名净明寺。
①在今山东济宁市城西北隅。《清一统志·济宁州》: 普照寺 “在州城西北隅,齐梁古刹也。有六楞唐碑,载宝历二年修。又有金党怀英隶书二碑”。
②唐太宗时建。初名普曜院,后改普照寺。在今浙江富阳县北。李白有 《普照寺》 诗。北宋治平二年(1065) 改名净明寺。
在今湖北武汉市 (武昌) 东北白浒。《元史·世祖纪》: 宪宗九年 (1259) 攻鄂州,“帝驻浒黄洲”。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武昌府江夏县:浒黄洲镇在 “府北三十里,为江渚登陟之所,郡北面之要隘也
1913年改洮南府置,属奉天省洮昌道。治所在双流镇 (今吉林洮南市)。1929年属辽宁省。1954年改属吉林省。1958年改名洮安县。1987年改设洮南市。旧县名。1913年由洮南府裁府改县,治双流镇
①即团亭湖。今安徽桐城县东南白兔湖、菜子湖一带。《清一统志·安庆府一》: 团亭湖 “亦名独山湖,在桐城县南六十里”。②在今山东微山县北部。取湖中独山为名。《清一统志·济宁州》: 独山 “在鱼台县东北黄
即今青海东南部的阿尼马卿山。《清一统志·青海厄鲁特》:积石山“即今大雪山。番名阿木奈玛勒占木逊山”。
在今浙江萧山市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中和三年 (883),“刘汉宏分兵屯黄岭、岩下、贞女三镇”。
亦名太平关。在今广东南雄县南城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2南雄府保昌县: 盐关 “在府南城。明天顺二年,抚臣叶盛奏置,以榷盐税。成化以后,屡经修葺。《志》 云: 府南有太平桥,跨浈江上,桥之南,即盐关也”
东晋李氏成汉时置,属南广郡。当在今四川珙县境。南齐以后废。
北宋置,属桐城县。即今安徽桐城县东二十里孔城镇。在安徽省桐城市东部。面积87.8平方千米。人口5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孔城,人口6280。传三国吴将吕蒙筑城于此,又当东北诸山水汇聚南下的水运孔道,故名。
在今河南栾川县北。《水经·伊水注》: “伊水又与蛮水合,水出卢氏县之蛮谷,东流入于伊。”《周书·魏玄传》: 北周保定元年 (561),“移镇蛮谷”。即此。
即今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东南扬武镇。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