昭武九姓
隋唐时对今中亚锡尔、阿姆两河流域九姓政权的总称。九姓指康、安、曹、石、米、何、火寻、戊地、史。康旧居昭武 (今甘肃临泽县境),因被突厥所破,西迁至今中亚,建九姓政权,以昭武为姓,故名。唐永徽中内附,分置康居、大宛等都督府和南谧、佉沙、贵霜、安息等州,属安西都护府。
隋唐时对今中亚锡尔、阿姆两河流域九姓政权的总称。九姓指康、安、曹、石、米、何、火寻、戊地、史。康旧居昭武 (今甘肃临泽县境),因被突厥所破,西迁至今中亚,建九姓政权,以昭武为姓,故名。唐永徽中内附,分置康居、大宛等都督府和南谧、佉沙、贵霜、安息等州,属安西都护府。
①战国楚边境地,在今河南开封市西。一说在今汝州市东南。又说在今中牟县南。《史记· 六国年表》: 楚悼王三年 (前399),“归榆关于郑”。《楚世家》: 悼王十 一年 (前391),“三晋伐楚,败我大梁
即今台湾省彰化县西南鹿港镇。原名鹿仔港,日本占领期间于1897年改名鹿港。清有县丞驻此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鹿港镇。在台湾省彰化县鹿港溪口北岸。旧名鹿仔港。清光绪二十三年(1897年)改名鹿港。
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治所在移风县(今越南清化省清化西北)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
清顺治五年(1648)置,属内蒙古昭乌达盟。札萨克驻图儿山南(今内蒙古扎鲁特旗西北罕山南)。1934年与扎鲁特左翼旗合并为扎鲁特旗。古旧旗名。清顺治五年(1648年)以扎鲁特部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扎鲁
①三国魏明帝时筑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北部。《三国志· 魏书 · 高堂隆传》 载:“起景阳山于芳林之园。” 《明帝纪》: 景初元年 (237)裴注引 《魏略》 曰: “起土山于芳林园西北陬,使公
又称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。现保存在甘肃武威文庙内。西夏天祐民安五年(1094)立。高2.5米,宽0.9米,厚0.3米。碑首西夏文篆字题额为“敕感应塔之碑文”。正文为西夏文楷书,计二十八行,每行六十五字。
①一作临榆县。西汉置,属辽西郡。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县东北。东汉移治今河北抚宁县东榆关站 (一说在今河北山海关)。西晋废。②唐武德初置,为平州治。治所在今河北滦县西北。二年 (619) 移州治卢龙县 (今
①唐贞观二十二年 (648) 析瀚海都督之掘罗勿部置,为回纥羁縻州,属灵州都督府。侨治温池县 (今宁夏盐池县西南惠安堡镇附近)。后废。②唐贞观二十二年 (648) 以俱罗勃部置,属燕然都护府。在今俄罗
南朝梁置,属始平郡。治所在今湖北丹江口市北。西魏属武当郡。隋属淅阳郡。唐武德初属均州, 八年(625)废。古县名。南朝梁置,治今湖北省丹江口市西北。属始平郡。隋属淅阳郡。唐武德八年(625年)废。
即水银厂。今湖南保靖县南三十里水银乡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30作“水荫场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