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旌德县

旌德县

唐宝应二年 (763) 置,属宣州。治所即今安徽旌德县 (旌阳镇)。《寰宇记》 卷103旌德县:“冀其邑人从此被化,故以旌德为县名。” 南宋属宁国府。元属宁国路。明属宁国府。民国初属安徽芜湖道。1928年直属安徽省。


在安徽省南部、徽河上游。属宣城市。面积905平方千米。人口15.2万。辖4镇、10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旌阳镇。唐初为太平县地。永泰元年(765年)分太平九乡置旌德县,治麻城镇(即今旌阳镇),属宣州。南宋属宁国府。元属宁国路。明、清属宁国府。1914年属芜湖道,1927年直属安徽省。1949年属皖南行署徽州专区,1956年属安徽省芜湖专区。1959年并入绩溪县。1961年复置,属徽州专区。1971年属徽州地区,1987年属宣城地区,2000年属宣城市。地处皖南山地中部。黄山由西南向东北延伸,山势渐低。中北部低山谷地相间,构成旌阳、庙首、三溪等小盆地。徽河源出徽岭北坡,接纳白沙河、玉溪等大小溪流,汇成县境主要河流。自然植被属常绿阔叶林带。森林覆盖率58.9%,有松、杉、竹林和栓皮栎。农产以稻、油茶为主。盛产苎麻,为全省重点产麻区之一。产茶叶和蚕茧。矿产有萤石、瓷土、石灰石、辉钼矿等。有麻纺、台钻、玻璃纤维、制药、造纸、服装等厂。三溪竹编、棕榈扇为传统工艺品。南雄公路纵贯县境,蔡谭公路斜穿县境西南部,还有旌宁等公路纵横交会。名胜古迹有元代农学家王桢任县尹时的衙署遗迹,两宋及明代先后建造的徽水三座石桥,清建大成殿、表灵塔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黑泉堡

    明置,属高台所。即今甘肃高台县西北五十里黑泉乡。南有泉色深绿,故以为名。明置驿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3高台所: 黑泉堡在 “所西五十里”。

  • 石陂镇

    一名两路口。在今湖南郴县西南八十里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在福建省浦城县西南部。面积287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石陂,人口 1280。1956年设石陂镇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置镇。传其

  • 勐 (猛) 半

    明代属车里宣慰司。即今云南勐腊县北五十八里勐伴镇。清雍正十三年 (1735) 设勐伴土便委。后亦称勐帕。傣语 “勐” 为地方,“半” 为巨人脚印,意即有巨人脚印的地方。

  • 九曜山

    ①在今浙江杭州市南。明田汝成《西湖游览志》卷3:“旧有九曜星君殿”,故名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杭州府“南屏山”条:其西为九曜山,“山石嵯峨,颇为雄峻”。②即今广东珠海市东南九洲列岛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

  • 移里迷站

    元驿站。在今内蒙古海拉尔市伊敏河上游。元 《析津志》 “天下站名” 吉答 (今黑龙江省龙江附近) 正西第九站。

  • 广济河

    即五丈河。北宋开宝六年(973)改名。西起今河南开封市,东经今兰考县北,折东北经山东定陶县至巨野县西北入梁山泊,下接济水。《宋史·河渠志》:“广济河导菏水。自开封历陈留、曹、济、郓,其广五丈, 岁漕上

  • 邸阁池

    在今浙江安吉县东北邸阁山下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湖州安吉县:“北三十里有邸阁池,北十七里有石鼓堰,引天目山水溉田百顷,皆圣历初令钳耳知命置。”

  • 茂溪

    即今福建沙县东北之茂溪及县之东溪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沙县: 茂溪 “在县城东。出将乐县界,绕北乡寨,亦谓之北乡溪。又南流至此,入于太史溪。一名半溪。一名东溪。水盛时,可行小舟”。

  • 棘泽

    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长葛市东北,双洎河南岸。《左传》: 襄公二十四年 (前549) 冬,“楚子伐郑以救齐,门于东门,次于棘泽”。春秋郑地。在今河南省长葛市东北。《左传》襄公二十四年(前549年):楚子伐

  • 石城

    ①在今山西平顺县东北五十里石城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2黎城县:石城“旧传石勒筑此以贮谷,因名”。②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。或蒙古国南戈壁省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3甘肃镇:石城“在居延城北。正统初,蒙古阿鲁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