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汾。在今河南襄城县东北三十里颍水南岸汾陈村。《水经·颍水注》:“颍水又东南径柏祠曲东,历罡丘城南,故汾丘城也。”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颍川郡襄城县“有汾丘”。
在今江苏江都市西北邵伯镇。《晋书·谢安传》:东晋太元十年(385),“安出镇广陵之步丘,筑垒曰新城以避之。……及至新城,筑埭于城北,后人追思之,名为召伯埭”。在今江苏省江都市西北邵伯镇。东晋太元十年(
①北宋大中祥符七年 (1014) 置,在今甘肃武山县南。熙宁八年 (1075) 改为威远镇。②北宋宣和三年 (1121) 废隆州置,属邕州。在今广西东兰县南。元初废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南。南宋属
即今山西阳城县北大宁。1942—1945年晋冀鲁豫边区置阳北县治此。集镇名。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西南部。属三才镇。人口1230。明崇祯二年(1629年)福建福州府甘蔗园村姓刘人家来此定居。因建村在大
即宁远卫中右千户所。在今辽宁兴城市西南四十里沙后所满族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宁远卫:“西有小沙河中右千户所,辖东关驿至曹庄驿。”
又名货利习弥国、过利国。唐西域国名。都城在急多飓遮城(今乌兹别克斯坦阿姆河下游一带)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火寻“居乌浒水之阳。……乃康居小王奥鞬城故地。其君治急多飓遮城。诸胡惟其国有车牛,商贾乘以行诸
北宋置,在今甘肃定西县南东西两河间,南接陇西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安定县:乌龙关“今亦曰乌龙厄”。
①东魏天平初置,属阳州。治所在金门县(今河南洛宁县西,洛水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洛宁县及卢氏县。后废。②东魏兴和中侨置,属义州。治所在今河南卫辉市附近。北齐废。东魏天平初置,治金门县(今河南宜阳县西南)
明洪武六年 (1373) 改叙州路置,属四川行中书省 (后改四川布政使司)。治所在宜宾县 (今四川宜宾市)。清辖境相当今四川大凉山及雷波以东,富顺以南,隆昌、兴文以西地区。1913年废。明洪武六年(1
即今缅甸境之伊洛瓦底江。明、清称金沙江,见《明一统志》。为区别于云南北部的金沙江,此又称大金沙江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缅甸军民宣慰使司:“北有大金沙江,其上流即大盈江也。源出青石山, 自孟养境内滚经司北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