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摄山

摄山

又名伞山。即今江苏南京市东北栖霞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90升州上元县 “摄山” 条引 《舆地志》 云: “江乘县西北有扈谦所居宅,村侧有摄山,山多草药可以摄生,故以名之。” 《南齐书·明僧绍传》: “庆符罢任,僧绍随归,住江乘摄山。” 即此。


(1)古山名。即“栖霞山”。相传“山多草药,可以摄生”,故名(《太平寰宇记》)。又谓山形方正,四面重岭似伞,而名伞山。南朝齐建元中,明僧绍隐居于此,后舍宅为寺,即栖霞寺。梁绍泰二年(556年),陈霸先与齐军战,大败之,追奔至摄山,即此。(2)集镇名。在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中部、长江南岸。属栖霞街道办事处。人口610。为原摄山镇人民政府驻地。以位于摄山(栖霞山古称)东麓得名。1962年析十月公社建摄山公社。1983年改乡,1993年置镇,2000年撤销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蔬菜等。有水泥厂。京沪铁路、宁镇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荥阳县

    秦置,属三川郡。治所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古荥镇。西汉属河南郡。三国魏正始三年 (242)为荥阳郡治。北魏太和十九年 (495) 徙治大栅城(今荥阳市)。北齐为成皋郡治。隋属荥阳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

  • 水帘岩

    在今浙江仙居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仙居县:水帘岩“在县西南四十五里。岩壁横峙,悬瀑如帘,下有石室甚深广”。

  • 了溪

    即今曹娥江支流黄泽江。在今浙江嵊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绍兴府嵊县:了溪“在县北余粮山下。《志》云:县东十里有浦口溪,其上源出奉化、宁海间,经县东三十里者为黄泽溪……俱出浦口,北绕余粮山而入剡,曰了溪

  • 汉川水

    即汉水。今四川汉源县西北之流沙河,为大渡河支流。《元和志》卷32汉源县:“因汉川水为名。”

  • 都江堰

    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岷江中。古名离堆、离碓、湔堰、都安堰、金堤、楗尾堰、侍郎堰,宋始称都江堰。大堰为战国末秦昭王时蜀守李冰创建,历代维修,形成为古今闻名的伟大的水利工程。它分渠首枢纽工程与灌溉泄水工程,

  • 扎萨克图汗部

    清外蒙古左喀尔喀四部之一,称喀尔喀西路,统于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。明末,喀尔喀蒙古右翼长素巴弟始称扎萨克图汗,子、孙相继袭号。康熙二十七年(1688),其部被噶尔丹击溃,素巴弟曾孙策旺扎布率众投附清

  • 八义集

    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八义集镇。清咸丰《邳州志》卷3有“八义集”。

  • 沙洋镇

    一名新城镇。即今湖北荆门市东南一百四十里沙洋镇。西魏置绿麻县于此。《元史·伯颜传》:至元十一年(1274)大举伐宋,“甲子,次沙洋”。即此。明设巡司于此。清废。民国初设县佐。在湖北省沙洋县东部。沙洋县

  • 大云山

    ①在今浙江兰溪市东南云山公园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兰溪县:大云山“在县治东南。俗名大寺山,以下有佛刹也。山不甚高,而延袤数里”。②在今湖南衡阳县(西渡镇)西,接邵东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衡州府衡阳县:

  • 峡石

    即今宁夏青铜峡市西南黄河岸青铜峡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武德九年 (626) 四月,“安州大都督李靖与突厥颉利可汗战于灵州之硖石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