拔山寺
在今四川忠县西一百二十里拔山镇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名胜记》 卷19忠州: “有拔山寺,与龙兴寺俱汉永平间建。” 寺以拔山为名。清设巡司于此。民国改设县佐。寺久废。
在今四川忠县西一百二十里拔山镇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名胜记》 卷19忠州: “有拔山寺,与龙兴寺俱汉永平间建。” 寺以拔山为名。清设巡司于此。民国改设县佐。寺久废。
即灵渠。在今广西兴安县湘江与漓江之间。民国 《广西省》 第四编兴安县: 湘桂运河 “古称灵渠,又名漓水。俗以其三十六陡,又名陡河。东起兴安县东南四里之分水塘,西南至文家村入大溶江,长约六十里。肇凿于秦
在今山西孝义县北二十里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 显州真君郡:“天平中置,治东多城。”在今山西省孝义市北。北魏天平中置真君郡治此。
即今四川万源市西南罗文镇。1933年川陕革命根据地在此置红胜县。在四川省万源市南部。面积117平方千米。人口1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罗文,人口 6000。据《万源县志》:清云贵军门提督罗思举祖先罗文葬此
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。清乾隆 《西域图志》 卷13伊犁西路: 格格图布拉纳 “在吹郭勒南岸,沙木什西三十里两水之间”。
古水道名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丹阳郡石城县:“分江水首受江,东至余姚入海,过郡二,行千二百里。”《水经》沔水:“又东至石城县,分为二”:其一,“又东至会稽余姚县,东入于海”。这是连接古庐江和浙江两水系的
①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、洮儿河上游南之老头山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: 上京道有馒头山。同书 《营卫志》: 夏捺钵 “在黑山东北三百里” 吐儿山,近馒头山。薛映 《上虏中境界》: “临潢西北 (应作 ‘
一作洛稽县。唐贞观元年 (627) 置,属羁縻崌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。后废。
在今福建诏安县东南。明嘉靖二十五年(1546)筑城。《明史·和兰传》:天启中,和兰“出没浯屿、 白坑、东椗……甲洲间, 要求互市”,即此。村名。在福建省诏安县东南部、东溪入海处。属桥东镇。人口 560
北魏置,属东晋寿郡。治所在石亭戍(今四川广元市北嘉陵江岸)。《魏书·邢峦传》:正始二年(505),邢峦取汉中诸城戍,“萧衍平西将军李天赐、晋寿太守王景胤等拥众七千,屯据石亭。统军韩多宝等率众击之,破天
三国魏改辽队县置,属辽东郡。治所在今辽宁海城市西北高坨子附近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毋丘俭传》:景初元年(237),“率幽州诸军至襄平,屯辽隧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