峰门山
在今四川梁平县东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79梁山军: 峰门山 “距军东一十五里。其山高大,顶有寒泉,两崖峻险,群峰对峙如门,因以名之”。南宋范成大 《峰门岭遇雨·泊梁山》 诗云: “行尽峰门千万丈,梁山鼓角极平安。”
在今四川梁平县东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79梁山军: 峰门山 “距军东一十五里。其山高大,顶有寒泉,两崖峻险,群峰对峙如门,因以名之”。南宋范成大 《峰门岭遇雨·泊梁山》 诗云: “行尽峰门千万丈,梁山鼓角极平安。”
在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西北紫微乡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宁波府定海县: 天同岙 “相近者有紫皮岙。嘉靖三十七年胡宗宪遣奇兵出此捣岑港贼巢”。
南宋咸淳二年(1266)改广安军置,治所在渠江县(今四川广安县东北大良乡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广安、华蓥、岳池等市县地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)废。南宋咸淳二年(1266年)以广安军改名,治渠江县(今广安
即今河南信阳县南鸡公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信阳州:九度河“在州南六十里。源出鸡翅山”。
在今山西山阴县北、应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大同府》:木瓜河“在应州西北二十里。东流入桑干河”。
①北宋置羁縻州,属邕州左江道。治所在今越南高平省东境广渊附近。后废。②明永乐五年(1407)属谅山府。治所在今越南北部北太省武涯县一带。宣德二年(1427)以后地入安南。
东汉改当利县置,属东莱郡。治所在今山东莱州市西南三十六里。后复改县。东汉以当利县改置,治今山东省莱州市西南。后国除仍为当利县。
北宋治平三年 (1066) 分建安县置,与建安县同治建州城 (今福建建瓯市)。辖州治西北偏。熙宁三年 (1070) 废,元祐四年 (1089) 复置。宋时与建安县同为建宁府治。元为建宁路治。明、清为建
古时长江下游主要津渡之一。在今江苏邗江县南瓜洲镇。《金史·海陵王纪》:正隆六年(1161)南侵,于采石大败,驻扬州,“会舟师于瓜洲渡,期以明日渡江”。旋被完颜元宜所杀。
在今江西临川市北。《清一统志·抚州府一》:吴家渡“在临川县北二里,旴水所经。临川县界官渡凡七:曰瑶湖,曰黄塘,曰云山,曰梅洲,曰永丰,曰辜家。而吴渡尤为要津”。
清雍正五年 (1727) 析沾益州北部新化里至高坡顶置,属曲靖府。治所即今云南宣威市。民国 《宣威县志稿》: 宣威关 “即今西关,明洪武十三年征南大将军傅友德自永宁来,城乌撒,设关于此,以资镇摄,后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