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小岘山

小岘山

①在今安徽肥东县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5庐州:小岘山“在梁县东南四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合肥县:小岘山,“《志》云:在县东七十里,盖黄山之支陇也。有山口曰余岘,道出全椒”。

②又名昭关山。在今安徽含山县北十五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8和州:小岘山“又名昭关山,在含山县北二十里。两山峙立,庐、濠往来之冲,其口可守御”。《宋书·孝武帝纪》:孝建元年(454),“镇东将军南兖州刺史沈庆之大破鲁爽于历阳之小岘,斩爽”。


古山名。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北,为和、寿往来之冲,旧有昭关。春秋时伍子胥自楚入吴经此。南朝宋孝建元年(454年),薛安都败豫州刺史鲁爽于小岘,即此。宋、金之间曾在此多次争战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兴晋县

    西晋太康元年(280)改平阳县置,属魏兴郡。治所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北。西魏废。古县名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改平阳县置,治今湖北省郧西县西北。属魏兴郡。三年为魏兴郡治。西魏废。

  • 鼎山县

    北宋置,属渝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江津市南。旋废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江津县: 鼎山,“ 《志》云: 宋尝置鼎山县,今正史不载”。光绪 《江津县志》卷2: 鼎山故县 “宋置。旋废。在县南”。

  • 台北府

    清光绪元年(1875)置,治所在淡水县(今台湾省台北市)。辖境相当今台湾省新竹、宜兰以北地区。光绪二十年(1894)为台湾省会。二十一年(1895)被日本占领,府废。清光绪元年(1875年)置,治淡水

  • 泊头墟

    在今广东博罗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惠州府博罗县: 泊头墟 “距罗浮山十五里,广、惠二郡舟楫及自陆路而至入罗浮山者,皆毕集于此”。

  • 三河潭

    在今浙江建德市东南五十余里三河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严州府:三河潭“在府(治今梅城镇)东南四十里,潭水逆流而入于东阳江,江水从两傍顺流回合焉,故曰三河”。

  • 玉口山

    又名牛斗山、玉城山。在今四川大足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大足县:玉口山“有老君洞,宏敞可容百余人”。

  • 赤谼岭

    即离石山。在今山西方山县东北。《北齐书·斛律金传》:“高祖自出北道,度赤谼岭。”即此。古山名。又作赤洪岭。在今山西省吕梁市东北。南朝梁中大通五年(533年),魏丞相高欢遣窦泰讨尔朱兆,追破之于赤谼岭,

  • 贡噶宗

    在今西藏贡嘎县西。原西藏地方政府设贡噶宗。1960年与杰德秀等谿合并设贡噶县,驻热麦。1976年改为贡嘎县。噶,又作嘎。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,治今西藏自治区贡嘎县吉雄贡噶学村。1960年与堆、札、隆巴

  • 五节堰

    在今陕西陇县西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陇州汧源县:“有五节堰,引陇川水通漕。武德八年,水部郎中姜行本开,后废。”

  • 皂河站

    元置,在今江苏宿迁市西北皂河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