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太平山

太平山

①在今河北迁西县东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迁安县:“太平山在县西北六十里。有太平营,南北两山,云营二里许,滦河回绕,凭高可眺。”

②在今黑龙江省五常市东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8:太平山在“厅城东一百里,距吉林城东北二百七十八里”。

③在今安徽怀宁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安庆府怀宁县:太平山“在府西八十里。其山委蛇深秀。又西二十里曰大雄山”。

④在今浙江余姚市南。《寰宇记》卷96越州余姚县:太平山“在县东南七十八里,接连天台,即谢敷隐居之所”。姚江发源于此。

⑤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七十八里。《晋书·谢敷传》:敷“性澄靖寡欲,入太平山十余年”。即此。

⑥在今福建建阳市西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建阳县:太平山“峰峦秀伟,峭拔千仞, 为县主山。有寒泉林,朱子葬母于此,筑舍墓旁,曰寒泉精舍”。

⑦在今福建莆田市西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7兴化府:太平山“在府城西。其山自福之永福延袤而来,峰峦峻拔,为莆田主山”。

⑧在今江西武宁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南昌府一》:太平山“在武宁县西北八十里,烟港水出此”。

⑨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南五十里。唐建恭陵、和陵于此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河南府缑氏县:“有恭陵,有和陵在太平山,本懊来山, 天祐元年更名。”

⑩在今湖北武穴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黄州府一》:太平山“晋僧惠远卓锡于此”。

(11)在今贵州黎平县南八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黎平府》:太平山,“《旧志》:夜中恒见有光如灯”。

(12)在今云南昆明市西南太华山旁。《清一统志·云南府一》:太华山“在昆明县西南。环拥苍秀。其麓为太平山,其左为华亭山,皆称名胜”。

(13)在今甘肃礼县西八十里。清光绪《礼县新志》卷1:太平山“壁立千仞,路崎岖,左右两峰拱立,中有门,天然堡寨,嘉庆时,避教匪之乱,故名。同治军兴,两峰前又立一门,更险要,三峰上各有庙”。


又称扯旗山。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岛西北部。为香港岛上的最高山峰,海拔554米。传说当年海盗张保仔占据香港时,曾驻兵西营盘,并在山上设有瞭望台,发现海上情况,即扯动旗号通知山下营寨的同伙,因而得名扯旗山。站在山顶可俯视山下的维多利亚城与维多利亚港。建有山顶公园,北麓建有薄扶林郊野公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突吕不室韦部

    辽太祖以大小黄室韦降户置,属东北路统军司。为太祖十八部之一。在今黑龙江省嫩江以东齐齐哈尔、安达、青冈等市县一带。

  • 夹滩镇

    ①又名夹疃。金置,属交河县。即今河北泊头市西夹疃。②北宋置,属高唐县。在今山东高唐县东南十五里夹滩。在重庆江津市中部。面积65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夹滩场,人口 8230。明代建场,因场

  • 王旗

    喀喇沁右翼旗的俗称。旗府驻地喀喇沁王府(今内蒙古喀喇沁旗西南王爷府镇)。

  • 崇河

    在今江苏泗阳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2淮安府桃源县: 崇河在 “县北四十里。上有崇河桥。相传晋石崇尝立仓于此,因开河以通舟楫,西自宿迁县界,接仓基诸湖之水,东入沭阳县界,下流注于涟水”。

  • 诺赕

    南诏置,属会川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米易县。

  • 崧台 (臺) 驿

    在今广东肇庆市城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高要县: 崧台驿 “在城西”。

  • 金佛山

    在今四川南川市东南一百里。清光绪 《南川县志》 卷首: “金山四面峭壁如铸,多古佛状。” 故名。咸丰 《南川县志》 卷1: 金佛山 “背黔面蜀,横亘东南,四面峭壁如铸,凡数层,最高曰清冻顶,尤人迹罕到

  • ①西周封国,姬姓。都城在今河南郑州市。《史记·管蔡世家》: 武王 “封叔鲜于管”。即此。②春秋战国为邑。相继属郑、韩、魏。在今河南郑州市。《左传》: 宣公十二年 (前 597),楚围郑,晋救郑,攻楚,

  • 遮日山

    在今云南路南彝族自治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5路南州: 遮日山 “在州东南十五里。峰峦峻拔,阳辉掩映。一名些亦山”。

  • 上桑植司

    即上桑植长官司。元置,治所疑在今湖南桑植县西南上洞街。